衣食才足甘长终
出自唐朝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朦。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译文
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纵使神明要赐福于我,也难成功。此夜投宿在佛寺,我登上了高阁,天上星月被云雾遮蔽,夜色朦胧。猿猴啼寺钟响,我不知天何时亮,东方升起一轮寒日,明亮又红彤。…展开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纵使神明要赐福于我,也难成功。此夜投宿在佛寺,我登上了高阁,天上星月被云雾遮蔽,夜色朦胧。猿猴啼寺钟响,我不知天何时亮,东方升起一轮寒日,明亮又红彤。折叠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赏析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展开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折叠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注释
1谒:拜见,朝拜。衡岳:南岳,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县。题门楼:即题诗于寺门楼上。2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祭秩:祭祀时的等次。三公:周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后世用以称人臣的最高官位。3四方环镇:嵩山在中央,四岳环镇四方。4火维:指南方。地荒:荒远的地方。足:多。5假:授予。柄:权力。6泄:吐出。半腹:半山腰。7绝顶:最高峰。8晦昧:阴暗。9潜心:专心。默祷:暗暗祷祝。10须臾:一会儿。扫:形容风吹干净。11突兀:指山峰高峻陡峭。撑:支撑。12紫盖、天柱:衡山峰名。13石廪、祝融:衡山峰名。堆:高积。14森然魄动:衡山诸峰异常高峻,望之使人惊心动魄。拜:拜谢神灵。15灵宫:神庙。16动:闪烁。17青红:指神鬼图像的色彩。18伛偻:弯腰,表示对神的恭敬。荐:进献。19菲薄:简陋的祭品。20睢盱:张眼为睢,闭眼为盱。睢盱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向于“睢”。侦伺:窥察。21杯伛:占卜用具。导:指导。22窜逐蛮荒:指韩愈被贬阳山(今在广东)令。23甘:心甘情愿。24福:赐福。25投:投宿。26朣胧:隐约不明的样子。27曙:天亮。28杲杲:光明的样子。…展开1谒:拜见,朝拜。衡岳:南岳,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县。题门楼:即题诗于寺门楼上。2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祭秩:祭祀时的等次。三公:周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后世用以称人臣的最高官位。3四方环镇:嵩山在中央,四岳环镇四方。4火维:指南方。地荒:荒远的地方。足:多。5假:授予。柄:权力。6泄:吐出。半腹:半山腰。7绝顶:最高峰。8晦昧:阴暗。9潜心:专心。默祷:暗暗祷祝。10须臾:一会儿。扫:形容风吹干净。11突兀:指山峰高峻陡峭。撑:支撑。12紫盖、天柱:衡山峰名。13石廪、祝融:衡山峰名。堆:高积。14森然魄动:衡山诸峰异常高峻,望之使人惊心动魄。拜:拜谢神灵。15灵宫:神庙。16动:闪烁。17青红:指神鬼图像的色彩。18伛偻:弯腰,表示对神的恭敬。荐:进献。19菲薄:简陋的祭品。20睢盱:张眼为睢,闭眼为盱。睢盱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向于“睢”。侦伺:窥察。21杯伛:占卜用具。导:指导。22窜逐蛮荒:指韩愈被贬阳山(今在广东)令。23甘:心甘情愿。24福:赐福。25投:投宿。26朣胧:隐约不明的样子。27曙:天亮。28杲杲:光明的样子。折叠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8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