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梁渡头争渡喧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夜归鹿门歌拼音解读
shān míng zhōng zhòu hūn
liáng tóu zhēng xuān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chéng zhōu guī 鹿 mén
鹿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dào páng gōng yǐn chù
yán fēi sōng jìng zhǎng 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l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山寺里的钟声响起,下午已经转为傍晚,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相渡过江。我也随着沙岸向江村前进,最终乘船回到了鹿门。到了鹿门之后,我看到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开满花的烟树,并突然来到了庞公的隐居处。在长长的松林小径上只有幽静的隐士来往。整首诗表达了旅人对于自然美景以及寻找文化历史遗迹的探索和感悟。

背诵

相关翻译

夜归鹿门歌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展开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折叠

相关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展开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折叠

夜归鹿门歌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喧:喧哗声。(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寂寥:寂静空虚,这里的意思是人迹稀少,冷落萧条。(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展开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喧:喧哗声。(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寂寥:寂静空虚,这里的意思是人迹稀少,冷落萧条。(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折叠

夜归鹿门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山寺里的钟声响起,下午已经转为傍晚,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相渡过江。我也随着沙岸向江村前进,最终乘船回到了鹿…展开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山寺里的钟声响起,下午已经转为傍晚,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相渡过江。我也随着沙岸向江村前进,最终乘船回到了鹿门。到了鹿门之后,我看到了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开满花的烟树,并突然来到了庞公的隐居处。在长长的松林小径上只有幽静的隐士来往。整首诗表达了旅人对于自然美景以及寻找文化历史遗迹的探索和感悟。折叠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848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