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杨柳拂金井

出自唐朝李白的《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扶风豪士歌拼音解读
luò yáng sān yuè fēi shā
luò yáng chéng zhōng rén yuàn jiē
tiān jīn liú shuǐ chì xuè
bái xiàng chēng luàn
dōng bēn xiàng guó
yún sāi dào shē
dōng fāng chū zǎo
chéng mén rén kāi sǎo luò huā
tóng yáng liǔ jīn jǐng
lái zuì fēng háo shì jiā
fēng háo shì tiān xià
xiàng qīng shān
zuò rén jiāng jūn shì
yǐn jiǔ shàng shū
diāo pán shí huì zhòng
zhào xiāng fēng chuī
yuán cháng chūn líng liù guó shí
kāi xīn xiě jūn suǒ zhī
táng zhōng yǒu sān qiān shì
míng bào ēn zhī shì shuí
zhǎng jiàn
yáng méi
qīng shuǐ bái shí
tuō mào
xiàng jūn xiào
yǐn jūn jiǔ
wéi jūn yín zhāng liáng wèi zhú chì sōng
qiáo biān huáng shí zhī x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扶风豪士歌赏析

【李白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的春天奔往吴地,在一位被称作“扶风豪士”的人家里做客时即席写成,所谓“扶风豪士”可能是籍贯扶风的溧阳县主簿,他名叫嘉宾,大约性情豪爽而好客,因此,李白称他为“豪士”。  诗一开始,直写时事:“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这一年的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成了叛军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桥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匡世救国之心的诗人李白无奈只能奔往东南吴地以避战乱。  就在这时,李白遇到了“扶风豪士”,“东方日出啼早鸦”以下十句,描写在豪士家饮宴的场景。清人毛稚黄说:“方叙东奔,忽著‘东方日出’二语,奇宕入妙。”(《诗辨坻》)奇宕,就是叙事过程的跳跃和描写场景的转换。经这一宕,转出一个明媚华美的境界,这是闲中着色:四句赞美环境,四句赞美主人,两句赞美盛筵。这些诗句并不意味着李白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而沉溺于个人安乐,而不过是即事即景的一段应酬之辞罢了。从章法上说,有了这段穿插,疾徐有致,变幻层出。  李白并没有在酣乐中沉醉。铺叙过后,转入抒情: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这里举出战国四公子,用以引发下面的自我抒怀。在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各自蓄养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他们重义气,轻死生,以大智大勇协助信陵君成就了却秦救赵的奇勋,千秋万代,为人传诵。如今又逢罹乱,李白很想效法他们,报效国家。眼前这位扶风豪士虽然不能给李白提供立功报国的现实机会,但他“开心写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顿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将胸中事一吐为快。“明日报恩知是谁”一句极为自负,大意是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来教你瞧瞧!诗人故意用了反诘语气,将下文引出: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末段表明心迹,一片真诚。南朝陈代诗人江晖有句:“恐君不见信,抚剑一扬眉。”(《雨雪曲》)古乐府《艳歌行》有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李白化用其语,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脱吾帽”四句益发烂漫,活画出诗人率真的天性。接着,以张良为喻,张良怀抱着向强秦复仇的志向,在沂水桥上遇见黄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编。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贪恋富贵,自请引退,跟着赤松子去学仙。李白把张良的事迹倒转过来,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没有象张良那样随赤松子而去,是因为功业未成,国难当前,我更得报效于国家。耿耿此心,黄石公可以明鉴。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挥洒、不暇整饬,诗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断和句子中。《扶风豪士歌》以系念时事发端,以许国明志收束,这正是诗的本旨所在。…展开
【李白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的春天奔往吴地,在一位被称作“扶风豪士”的人家里做客时即席写成,所谓“扶风豪士”可能是籍贯扶风的溧阳县主簿,他名叫嘉宾,大约性情豪爽而好客,因此,李白称他为“豪士”。  诗一开始,直写时事:“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这一年的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成了叛军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桥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匡世救国之心的诗人李白无奈只能奔往东南吴地以避战乱。  就在这时,李白遇到了“扶风豪士”,“东方日出啼早鸦”以下十句,描写在豪士家饮宴的场景。清人毛稚黄说:“方叙东奔,忽著‘东方日出’二语,奇宕入妙。”(《诗辨坻》)奇宕,就是叙事过程的跳跃和描写场景的转换。经这一宕,转出一个明媚华美的境界,这是闲中着色:四句赞美环境,四句赞美主人,两句赞美盛筵。这些诗句并不意味着李白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而沉溺于个人安乐,而不过是即事即景的一段应酬之辞罢了。从章法上说,有了这段穿插,疾徐有致,变幻层出。  李白并没有在酣乐中沉醉。铺叙过后,转入抒情: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这里举出战国四公子,用以引发下面的自我抒怀。在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各自蓄养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他们重义气,轻死生,以大智大勇协助信陵君成就了却秦救赵的奇勋,千秋万代,为人传诵。如今又逢罹乱,李白很想效法他们,报效国家。眼前这位扶风豪士虽然不能给李白提供立功报国的现实机会,但他“开心写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顿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将胸中事一吐为快。“明日报恩知是谁”一句极为自负,大意是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来教你瞧瞧!诗人故意用了反诘语气,将下文引出: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末段表明心迹,一片真诚。南朝陈代诗人江晖有句:“恐君不见信,抚剑一扬眉。”(《雨雪曲》)古乐府《艳歌行》有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李白化用其语,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脱吾帽”四句益发烂漫,活画出诗人率真的天性。接着,以张良为喻,张良怀抱着向强秦复仇的志向,在沂水桥上遇见黄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编。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贪恋富贵,自请引退,跟着赤松子去学仙。李白把张良的事迹倒转过来,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没有象张良那样随赤松子而去,是因为功业未成,国难当前,我更得报效于国家。耿耿此心,黄石公可以明鉴。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挥洒、不暇整饬,诗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断和句子中。《扶风豪士歌》以系念时事发端,以许国明志收束,这正是诗的本旨所在。折叠

扶风豪士歌注释

【雕盘绮食】的器皿及食物。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綺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展开
【雕盘绮食】的器皿及食物。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綺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折叠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8178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