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身反累

出自唐朝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二
梦李白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二首之二拼音解读
mèng bái yún zhōng háng
yóu jiǔ zhì
sān pín mèng jūn
qíng qīn jiàn jūn
gào guī cháng
dào lái
jiāng duō fēng
zhōu kǒng shī zhuì
chū mén sāo bái shǒu
ruò píng shēng zhì
guàn gài mǎn jīng huá
rén qiáo cuì
shú yún wǎng huī huī
jiāng lǎo shēn fǎn lèi
qiān qiū wàn suì míng
shēn hòu sh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经过多年漂泊,诗人游走在江湖之中,但归途艰辛,常常身处风波之中。他常常梦见李白和杜甫,仿佛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归属,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启示和指引。 尽管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回归现实却是困难重重,诗人深感人生路途的坎坷和不易。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他并没有实现自己平生的志向。他曾经在朝廷中担任高官,但是如今他独自一人,身心疲惫,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尽头。 最后一句“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则表明诗人深深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也意味着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名利的看法。

背诵

相关翻译

梦李白二首之二译文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展开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折叠

相关赏析

梦李白二首之二赏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荡,游子李白也与我相别日久。一连三夜频频梦见你,足以看出你对我的情意是多么亲挚深厚。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略释愁怀。后两句与上篇“故人”句互相照应,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你向我辞行时,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诉说前来不易。你说江湖上风波险恶,唯恐船只失事沉没。诗人选取梦中片断,描述李白的幻影。“告归”句写神态,“江湖”句是独白,表现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你走出门去总是搔着满头白发,好像是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满城都是,惟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顿不堪,失意憔悴。“出门”句,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过动作、外貌揭示描写对象的心理。后两句是为李白的遭际鸣不平。“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代指高冠华盖的权贵。“京华”,京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谁说天网恢恢,善恶终有报应?你年高身老,却反遭牵累。千秋万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将传扬天下,可那毕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漏失,善恶总有归结。“孰云”句反其意,言李白虽善而得恶报。“将老”句,李白获罪时,年已五十九。后两句言外之意是说,现在活着的时候,有谁去顾怜李白困苦的处境呢?在深沉的嗟叹之中,寄托着杜甫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切同情,也包含着诗人同病相怜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寂寞”,指死去,与“身后”同义。…展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荡,游子李白也与我相别日久。一连三夜频频梦见你,足以看出你对我的情意是多么亲挚深厚。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略释愁怀。后两句与上篇“故人”句互相照应,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你向我辞行时,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诉说前来不易。你说江湖上风波险恶,唯恐船只失事沉没。诗人选取梦中片断,描述李白的幻影。“告归”句写神态,“江湖”句是独白,表现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你走出门去总是搔着满头白发,好像是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满城都是,惟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顿不堪,失意憔悴。“出门”句,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过动作、外貌揭示描写对象的心理。后两句是为李白的遭际鸣不平。“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代指高冠华盖的权贵。“京华”,京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谁说天网恢恢,善恶终有报应?你年高身老,却反遭牵累。千秋万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将传扬天下,可那毕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漏失,善恶总有归结。“孰云”句反其意,言李白虽善而得恶报。“将老”句,李白获罪时,年已五十九。后两句言外之意是说,现在活着的时候,有谁去顾怜李白困苦的处境呢?在深沉的嗟叹之中,寄托着杜甫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切同情,也包含着诗人同病相怜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寂寞”,指死去,与“身后”同义。折叠

梦李白二首之二注释

1、楫:船浆、船。2、斯人:指李白。…展开
1、楫:船浆、船。2、斯人:指李白。折叠

梦李白二首之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经过多年漂泊,诗人游走在江湖之中,但归途艰辛,常常身处风波之中。…展开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经过多年漂泊,诗人游走在江湖之中,但归途艰辛,常常身处风波之中。他常常梦见李白和杜甫,仿佛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归属,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启示和指引。 尽管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回归现实却是困难重重,诗人深感人生路途的坎坷和不易。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他并没有实现自己平生的志向。他曾经在朝廷中担任高官,但是如今他独自一人,身心疲惫,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尽头。 最后一句“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则表明诗人深深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也意味着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名利的看法。折叠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811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