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霜闺悲

出自唐朝李白的《独不见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独不见拼音解读
bái shuí jiā
huáng lóng biān sāi ér
tiān shān sān zhàng xuě
shì yuǎn háng shí
chūn huì qiū cǎo
shā míng 西 chí
fēng cuī hán zōng xiǎng
yuè shuāng guī bēi
jūn bié nián
zhǒng táo é méi
táo jīn bǎi chǐ
huā luò chéng zhī
zhōng rán jiàn
liú lèi kōng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sài)儿。
黄龙:古代城池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朝阳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huì)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蕙:蕙兰,兰花的一种,春日开花。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风摧寒棕(zōng)响,月入霜闺(guī)悲。
寒棕:谓织布梭,状家境的贫寒,或冷天犹织,故称。霜闺:即秋闺。此处指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独不见翻译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展开

翻译: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 

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 

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 

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 

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折叠

相关赏析

独不见赏析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展开

赏析: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折叠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476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