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倚阑干
出自宋朝朱淑真的《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寂静的景象,诗人在微凉的溪边独自倚着栏杆,在静谧的夜色中欣赏着一枝花和皎洁的月亮。但是在这美丽的景象下,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凄凉。 第一句 “湿云不渡溪桥冷” 描述了天空中有雾气,而花坛边的溪流因为冰冷而没有被渡过。接着,“娥寒初破东风影”描绘了花朵已经开始开放,但还仍然很脆弱。整个场景非常安静,只有“溪下水声长”才打破了这寂静。 接下来,“一枝和月香”描绘了一朵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香甜。虽然“人怜花似旧”,但是这朵花并不知晓人的心情,它也许仍然会继续开放,即使周围的人或事物变得冷漠。 最后两句“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他在寂静的夜色中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但是同样可以感受到花朵的孤独与凄凉。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人性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无奈和寂寞。
- 背诵
-
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赏析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往往被描写成中华民族坚贞、高洁等美好品性的诗化象征。朱淑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这首《咏梅》词是体现朱淑真“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宋代魏端礼评语)之优秀风格…展开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往往被描写成中华民族坚贞、高洁等美好品性的诗化象征。朱淑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这首《咏梅》词是体现朱淑真“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宋代魏端礼评语)之优秀风格的代表作。
上片,先为“梅花”之出场刻画了一个特定的典型环境。在冬末春初的一个夜晚,词人情思悠悠地漫步郊野,抬头高瞻,只见几朵带雨的乌云一时凝聚在天空;低首近观,小桥下溪水潺湲,又给人增添了阴冷的感觉。就在这时一阵轻寒恍如幽影冲破了东风乍暖的气氛,使人更感到寒意森森。“蛾寒”之“蛾”在此通“俄”,为俄顷、不久之意,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因之,“蛾寒”犹轻寒、嫩寒之意,别本于此即作“嫩寒”。另有学者认为“蛾”可指蛾眉,用以比喻弯月;此言一弯新月刚刚破云而出,那被东风吹拂的梅树摇曳着多姿的身影(韩秋白)。可备一说。桥下绵延不断的哗哗溪流之声送来一片幽香,这幽香弥漫在朦胧的月光之中,沁人心脾,涤人魂魄,令人流连,催人升华,使人意绪翩翩,不能自己……。此词本为咏梅而作,但却正如人们所赞赏的──它竟全篇不直言“梅”字,而着意挑出幽柔之“香”以涵概梅花的独特气韵,诚如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所言“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此篇正得其妙(印有志)。妙就妙在着一“香”字既突现了梅花芳馨幽艳的卓异风标,连同“和月”一起且又给人以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并生的通感联想。强调梅的“一枝”独秀,不仅有如林和靖赞梅名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高妙,展现了梅树凌寒傲骨的幽姿逸韵,而且跟词作的抒情主人于下片“独自倚栏杆”也暗相扣合而发人深思。
下片,由梅花转至词人,着重写词人对梅花──借以对人世的执着情怀和幽怨心绪。词人于春寒料峭时,面对这疏影中流溢暗香的花枝直抒心意:梅花啊,我对你深深爱念的满腔热忱一如过去而始终未变;可是你哪里知道(你怎会料想到)我却日益腰肢瘦损而身心憔悴了!(这个聪慧多情的女词人在婚恋生活上是很不幸的)。李清照有过传响人口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修辞学上评析,它是一般的比喻句,是个明比修辞格。朱淑真这“花不知人瘦”则是别出心裁的拟人句,在赋予“花”以人性的同时,又巧妙地渗透了词人对花的情愫。透过字面上似乎埋怨“花自无情,人自多感”的形态,折射着抒情主人寄意于花、期盼于花、渴望人间理解、希求人世温馨……等等多重意象。在词人这看似哀怨、悲凄、忧悒、惆怅乃至“情绪偏于低沉”的表象下,不正流荡着一个女人赤诚而热烈的心潮吗?果然,结句写道:夜深了,连不畏苦寒的梅花尚且因寒气包围似乎瑟瑟有声,而本已瘦弱伶仃的女词人竟思绪联翩无法拥衾入睡,还在“独自倚栏杆”。独倚无眠是在搏击寒风,是在思索人生,是在追寻世间的“知人”者啊!联系女词人另外一些咏梅佳句──“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唯有梅花无限意,对人先放一枝春”;“病在眼前俱不喜,可人唯有一枝梅。未容明月横疏影,且自清香寄酒杯”──,可见词人确实跟梅花早已情深意挚,其“人怜花似旧”绝非虚语;而埋怨“花不知人瘦”乃责备梅花不该忘却自己这钟情于人世生活的忠实伴侣。可见词人的爱梅咏梅正是她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现实人生的艺术体现。这种外“冷”而内热的感人形象,是女词人对宋词、对中国文化的可贵贡献。所以她赢得了在宋词史上与李清照齐名的崇高地位。
折叠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寂静的景象,诗人在微凉的溪边独自倚着栏杆,在静谧的夜色中欣赏着一枝花和皎洁的月亮。但是在这美丽的景象…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寂静的景象,诗人在微凉的溪边独自倚着栏杆,在静谧的夜色中欣赏着一枝花和皎洁的月亮。但是在这美丽的景象下,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凄凉。 第一句 “湿云不渡溪桥冷” 描述了天空中有雾气,而花坛边的溪流因为冰冷而没有被渡过。接着,“娥寒初破东风影”描绘了花朵已经开始开放,但还仍然很脆弱。整个场景非常安静,只有“溪下水声长”才打破了这寂静。 接下来,“一枝和月香”描绘了一朵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香甜。虽然“人怜花似旧”,但是这朵花并不知晓人的心情,它也许仍然会继续开放,即使周围的人或事物变得冷漠。 最后两句“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他在寂静的夜色中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但是同样可以感受到花朵的孤独与凄凉。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人性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无奈和寂寞。折叠 -
朱淑真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据况周颐《蕙风词话》:「淑贞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可知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时警慧,喜读诗书,工书画,晓音律。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成年与一俗吏结婚,曾随丈夫宦游异乡。但夫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7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