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又南去

出自唐朝韦庄的《南游富阳江中作
南去又南去,此行非自期。
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随。
浪迹花应笑,衰容镜每知。
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南游富阳江中作拼音解读
nán yòu nán
háng fēi
fān yún zuò bàn
qiān yuè xiàng suí
làng huā yīng xiào
shuāi róng jìng měi zhī
xiāng yuán wèn
shǔ zhè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南游富阳江中作注释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宣和遗事》前集:“若到广寒宫,须有一万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童导入广寒宫,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安乐窝】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宋戴复古《访赵东野》诗:“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元宋方壶《水仙子·隐者》曲:“青山緑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箇安乐窝胜神仙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粤剧《搜书院》第二场:“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金凤凰】1.车辖之饰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宣帝以皁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輒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2.织物上的金色凤形图案。唐温庭筠《菩萨蛮》词:“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瓏影。山枕隐穠妆,緑檀金凤凰。”华锺彦注:“金凤凰,枕之纹也。”亦省称“金凤”。唐王建《宫词》之十七:“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月》:“珠帷怨卧不成眠,金凤刺衣著体寒。”3.金制的凤凰形首饰。唐冯贽《云仙杂记·金凤凰》:“周光禄诸妓,掠鬢用鬱金油,傅面用龙消粉,染衣以沉香水。月终,人赏金凤凰一隻。”唐曹唐《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诗:“遗情更説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亦省作“金凤”。唐温庭筠《思帝乡》词:“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春牵意慵,春薰脸浓,春枝髻触摇金凤。”4.比喻美好的新事物。亦杨《嵖岈山飞出了金凤凰》:“瞧!你们都来了!嵖岈山可真是飞出了金凤凰啦!”陆文夫《围墙》:“设计所的到会者都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又出在鸡窝里!”《光明日报》1990.8.25:“这个远离大中城市的贫困山区的‘金凤凰’,兴旺的‘奥秘’就在于科技兴厂。”【病恹恹】亦作“病厌厌”。病弱精神不振貌。宋欧阳修《定风波》词:“把酒送春惆悵甚。长恁,年年三月病厌厌。”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病懨懨损容颜,闷昏昏多少愁烦。”沙汀《酒后》:“老太婆忽然病恹恹走过来。”【白凤凰】亦作“白凤皇”。传说中的神鸟。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沉侍郎,便分茅土镇东方。不知今夕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宋陆游《夜闻塔铃及泉声》诗:“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博山炉】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南朝梁吴均《行路难》:“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唐李白《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闻一多《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典【醉扶归】名。南、北曲仙吕宫过曲。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斗婵娟】亦作“鬭嬋娟”。争艳比美。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宋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五:“梦想西池輦路边,玉鞍骄马小輜軿,春风十里鬭嬋娟。”元张可久《寨儿令·晚凉即席》曲:“石漱冰泉,月满琼田,歌舞鬭嬋娟。”【翠绕珠围】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元曾瑞《哨遍·麈腰》曲:“金粧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綉褥酿春光。”元睢玄明《耍孩儿·咏西湖》曲:“恣艷冶王孙士女,逞风流翠绕珠围。”元鲜于必仁《折桂令·太液秋风》曲:“赏芙蓉帝子初回,翠绕珠围。”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负笈》:“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亦作“翠围珠绕”、“翠围珠裹”。《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听一派凤管鸞簫,见一簇翠围珠绕。”欧阳山《苦斗》四二:“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白头吟】1.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唐王昌龄《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白头吟》记得不曾忘,緑鬢妇何故在他方?”明王九思《次康对山<四时闺怨>》曲:“何处买知音?浪费黄金。相如空负《白头吟》。”按,《宋书·乐志》大曲中有古辞《白头吟》,《玉台新咏》列为古乐府,《乐府诗集》收两篇,都不言卓文君所作。2.古琴曲名。【丽春园】“丽春院”。相传是名妓苏卿的住处。后来成为艺妓歌女的居处或妓院的通称。元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莫不是丽春园苏卿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鶯鶯的影神。”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留得黄金等身在,终须买断丽春园。”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好也囉!你是一箇丽春院柳盗跖。”《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伯爵在旁説道:‘乔上尊,你请坐,交他侍立。丽春院粉头供唱递酒是他的职分,休要惯了他。’”典【战兢兢】形容由于害怕、寒冷等原因而颤抖。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諕的我毛骨寒,战兢兢把不住臺和盏。”元张可久《寨儿令·失题》曲:“寳香寒静悄悄,罗袜冷战兢兢。”《西游记》第五五回:“﹝唐僧﹞欲待不去,恐他生心害命,只得战兢兢,跟着他步入香房。”靳以《雾晨》:“寒气已经使她战兢兢地抖着。”漢【黄绀绀】形容青黄色。元张可久《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可怜宵】晚。《太平广记》卷三二六引唐无名氏《异闻录·沉警》:“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六:“珠帘春十里,难遣可怜宵。”【千里月】谓远照的明月。唐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他乡千里月,岐路九秋风。”【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俺那崔氏女正红愁緑惨,你个张君瑞待面北眉南。”【眼巴巴】1.形容急切盼望。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每日家苦淹淹守定这座大黄庄,空着我便眼巴巴盼不到长安道。”明《杀狗记·亲弟移尸》:“许多时缘何未归,眼巴巴倚着门閭。”《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正钦差亦在那里,眼巴巴的望信哩。”茅盾《报施》三:“家里人眼巴巴望他带回大把的钱。”2.形容眼看着不如意的事发生而无可奈何。《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保着唐僧,立於左右,眼巴巴的望着他两个在水上争持,只是他不好动手。”《说唐》第二一回:“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又不敢上前扯住他,只得忍耐。”邹韬奋《欧战爆发与远东的关系》:“张伯伦如从大梦中惊醒,眼巴巴地望着一手培植起来的希特勒不向东进,却西向和自己争夺殖民地,打到自己头上来了!”【盼盼茶茶】泛指妇女。盼盼,原指唐名妓关盼盼;茶茶,金元时对少女的美称。元张可久《寨儿令·春情》曲:“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参见“盼盼”。【森罗殿】王所居之殿。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阎君即勾司马貌到来,权借王位与坐。”清洪昇《长生殿·觅魂》:“森罗殿上,判官何在?”亦作“森罗宝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阎王要盖‘森罗寳殿’,这四个字的匾,少不的是请我写,至少也得送我一万两银子。”【瘦岩岩】”。形容瘦削或瘦弱的样子。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元关汉卿《大德歌·夏》曲:“俏寃家,在天涯……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巖巖羞戴石榴花。”元张可久《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明叶宪祖《鸾鎞记·摧落》:“一副生擦擦苦肝肠,一条瘦巖巖贱体肤,到头来刘蕡命薄冯唐暮,因此蚤拚却做浮屠。”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他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瘦岩岩的脸,还是又严肃又自尊的。”见“瘦巖巖”。【双宿双飞】雌雄同宿并飞。《才调集·无名氏<杂词>》:“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金元好问《鸳鸯扇头》诗:“双宿双飞百自由,人间无物比风流。”2.比喻男女起居相共,形影不离。元石德玉《紫云庭》楔子:“呵,你肯教双宿双飞过一生,便则我子弟每行依平。”【活观音】比喻美貌的女子。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的活观音。”【金落索】子。《西游记》第八回:“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元宵景,天气正融融,柳丝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瓏,明月映高空。”亦作“金络索”。清杨棨《出围城记》:“钱升之子途遇一小白夷,诱与嬉戏,将臂上大金条脱、项下金络索攫去。”典【唐明皇】。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桃源洞】。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唐韩偓《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桃源洞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桃源洞。”2.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山下,又名秦人洞,白马洞,相传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踏雪寻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为不学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县考的杂碎》:“‘风兜’是一种呢制的风帽,普通多用红色呢,下连肩背,前面包住两颊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寻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样。”【天长地久】《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天地长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小冤家】年轻情人间的昵称。元关汉卿《一半儿·题情》曲:“多情多绪小寃家,迱逗得人来憔悴煞。”2.埋怨和责骂自己孩子时的话。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哎,你个小寃家……怎生转回头就不知个踪影!”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八节:“李玉英用围裙擦着手,说:‘小冤家!看我揭你们的皮!’”汉【穷秀才】的读书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穷秀才几时有发跡?”清朱素臣《翡翠园·自首》:“一个穷秀才屋里,饭饭没得吃拉厾,倒有铜钱买放!”【杏花村】1.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2.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城西。向以产酒著名。3.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山西省汾阳县东,相传自南北朝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郭沫若《访杏村》诗:“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谢觉哉《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题》诗:“逢人便説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4.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金陵诸胜如凤凰臺、杏花村、雨花臺,皆一抔黄土耳。”【雄纠纠】见“雄赳赳”。【眼睁睁】1.张目注视貌。元张养浩《寨儿令·寿日燕饮》曲:“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水浒传》第八一回:“俺两个从小在开封府勾当,这门下不知出入了几万遭,你颠倒只管盘问,梁山泊人眼睁睁的都放他过去了。”沙汀《烦恼》:“撩开疤上重疤的破帐门,他看见妻子还眼睁睁躺在床上。”2.睁眼看着,无可奈何。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争奈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红楼梦》第五回:“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巴金《利娜·第十五封信》:“可是在我周围的女人伤心地哭着的时候,我却伸起头眼睁睁地望着那些人形。”【谁信道】宋葛立方《雨中花·睢阳途中小雨见桃李盛开作》词:“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宋罗椿《酹江月·贺杨诚斋》词:“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婆婆听,我拜启:随娘往东岳去,谁信道得中途,驀忽娘倾弃。”【尤花殢雪】雨。宋柳永《小镇西》词:“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走斝飞觞】宴畅饮。斝、觞,酒器。元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曲:“泛羽流商,走斝飞觴,笑语间笙簧。”亦作“走斝传觴”。《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典…展开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宣和遗事》前集:“若到广寒宫,须有一万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童导入广寒宫,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安乐窝】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宋戴复古《访赵东野》诗:“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元宋方壶《水仙子·隐者》曲:“青山緑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箇安乐窝胜神仙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粤剧《搜书院》第二场:“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金凤凰】1.车辖之饰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宣帝以皁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輒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2.织物上的金色凤形图案。唐温庭筠《菩萨蛮》词:“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瓏影。山枕隐穠妆,緑檀金凤凰。”华锺彦注:“金凤凰,枕之纹也。”亦省称“金凤”。唐王建《宫词》之十七:“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月》:“珠帷怨卧不成眠,金凤刺衣著体寒。”3.金制的凤凰形首饰。唐冯贽《云仙杂记·金凤凰》:“周光禄诸妓,掠鬢用鬱金油,傅面用龙消粉,染衣以沉香水。月终,人赏金凤凰一隻。”唐曹唐《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诗:“遗情更説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亦省作“金凤”。唐温庭筠《思帝乡》词:“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春牵意慵,春薰脸浓,春枝髻触摇金凤。”4.比喻美好的新事物。亦杨《嵖岈山飞出了金凤凰》:“瞧!你们都来了!嵖岈山可真是飞出了金凤凰啦!”陆文夫《围墙》:“设计所的到会者都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又出在鸡窝里!”《光明日报》1990.8.25:“这个远离大中城市的贫困山区的‘金凤凰’,兴旺的‘奥秘’就在于科技兴厂。”【病恹恹】亦作“病厌厌”。病弱精神不振貌。宋欧阳修《定风波》词:“把酒送春惆悵甚。长恁,年年三月病厌厌。”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病懨懨损容颜,闷昏昏多少愁烦。”沙汀《酒后》:“老太婆忽然病恹恹走过来。”【白凤凰】亦作“白凤皇”。传说中的神鸟。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沉侍郎,便分茅土镇东方。不知今夕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宋陆游《夜闻塔铃及泉声》诗:“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博山炉】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南朝梁吴均《行路难》:“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唐李白《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闻一多《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典【醉扶归】名。南、北曲仙吕宫过曲。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斗婵娟】亦作“鬭嬋娟”。争艳比美。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宋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五:“梦想西池輦路边,玉鞍骄马小輜軿,春风十里鬭嬋娟。”元张可久《寨儿令·晚凉即席》曲:“石漱冰泉,月满琼田,歌舞鬭嬋娟。”【翠绕珠围】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元曾瑞《哨遍·麈腰》曲:“金粧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綉褥酿春光。”元睢玄明《耍孩儿·咏西湖》曲:“恣艷冶王孙士女,逞风流翠绕珠围。”元鲜于必仁《折桂令·太液秋风》曲:“赏芙蓉帝子初回,翠绕珠围。”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负笈》:“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亦作“翠围珠绕”、“翠围珠裹”。《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听一派凤管鸞簫,见一簇翠围珠绕。”欧阳山《苦斗》四二:“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白头吟】1.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唐王昌龄《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白头吟》记得不曾忘,緑鬢妇何故在他方?”明王九思《次康对山<四时闺怨>》曲:“何处买知音?浪费黄金。相如空负《白头吟》。”按,《宋书·乐志》大曲中有古辞《白头吟》,《玉台新咏》列为古乐府,《乐府诗集》收两篇,都不言卓文君所作。2.古琴曲名。【丽春园】“丽春院”。相传是名妓苏卿的住处。后来成为艺妓歌女的居处或妓院的通称。元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莫不是丽春园苏卿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鶯鶯的影神。”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留得黄金等身在,终须买断丽春园。”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好也囉!你是一箇丽春院柳盗跖。”《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伯爵在旁説道:‘乔上尊,你请坐,交他侍立。丽春院粉头供唱递酒是他的职分,休要惯了他。’”典【战兢兢】形容由于害怕、寒冷等原因而颤抖。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諕的我毛骨寒,战兢兢把不住臺和盏。”元张可久《寨儿令·失题》曲:“寳香寒静悄悄,罗袜冷战兢兢。”《西游记》第五五回:“﹝唐僧﹞欲待不去,恐他生心害命,只得战兢兢,跟着他步入香房。”靳以《雾晨》:“寒气已经使她战兢兢地抖着。”漢【黄绀绀】形容青黄色。元张可久《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可怜宵】晚。《太平广记》卷三二六引唐无名氏《异闻录·沉警》:“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清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六:“珠帘春十里,难遣可怜宵。”【千里月】谓远照的明月。唐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他乡千里月,岐路九秋风。”【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俺那崔氏女正红愁緑惨,你个张君瑞待面北眉南。”【眼巴巴】1.形容急切盼望。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每日家苦淹淹守定这座大黄庄,空着我便眼巴巴盼不到长安道。”明《杀狗记·亲弟移尸》:“许多时缘何未归,眼巴巴倚着门閭。”《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正钦差亦在那里,眼巴巴的望信哩。”茅盾《报施》三:“家里人眼巴巴望他带回大把的钱。”2.形容眼看着不如意的事发生而无可奈何。《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保着唐僧,立於左右,眼巴巴的望着他两个在水上争持,只是他不好动手。”《说唐》第二一回:“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又不敢上前扯住他,只得忍耐。”邹韬奋《欧战爆发与远东的关系》:“张伯伦如从大梦中惊醒,眼巴巴地望着一手培植起来的希特勒不向东进,却西向和自己争夺殖民地,打到自己头上来了!”【盼盼茶茶】泛指妇女。盼盼,原指唐名妓关盼盼;茶茶,金元时对少女的美称。元张可久《寨儿令·春情》曲:“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参见“盼盼”。【森罗殿】王所居之殿。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阎君即勾司马貌到来,权借王位与坐。”清洪昇《长生殿·觅魂》:“森罗殿上,判官何在?”亦作“森罗宝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阎王要盖‘森罗寳殿’,这四个字的匾,少不的是请我写,至少也得送我一万两银子。”【瘦岩岩】”。形容瘦削或瘦弱的样子。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元关汉卿《大德歌·夏》曲:“俏寃家,在天涯……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巖巖羞戴石榴花。”元张可久《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明叶宪祖《鸾鎞记·摧落》:“一副生擦擦苦肝肠,一条瘦巖巖贱体肤,到头来刘蕡命薄冯唐暮,因此蚤拚却做浮屠。”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他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瘦岩岩的脸,还是又严肃又自尊的。”见“瘦巖巖”。【双宿双飞】雌雄同宿并飞。《才调集·无名氏<杂词>》:“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金元好问《鸳鸯扇头》诗:“双宿双飞百自由,人间无物比风流。”2.比喻男女起居相共,形影不离。元石德玉《紫云庭》楔子:“呵,你肯教双宿双飞过一生,便则我子弟每行依平。”【活观音】比喻美貌的女子。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的活观音。”【金落索】子。《西游记》第八回:“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元宵景,天气正融融,柳丝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瓏,明月映高空。”亦作“金络索”。清杨棨《出围城记》:“钱升之子途遇一小白夷,诱与嬉戏,将臂上大金条脱、项下金络索攫去。”典【唐明皇】。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桃源洞】。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唐韩偓《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桃源洞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桃源洞。”2.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山下,又名秦人洞,白马洞,相传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踏雪寻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为不学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县考的杂碎》:“‘风兜’是一种呢制的风帽,普通多用红色呢,下连肩背,前面包住两颊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寻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样。”【天长地久】《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天地长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小冤家】年轻情人间的昵称。元关汉卿《一半儿·题情》曲:“多情多绪小寃家,迱逗得人来憔悴煞。”2.埋怨和责骂自己孩子时的话。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哎,你个小寃家……怎生转回头就不知个踪影!”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八节:“李玉英用围裙擦着手,说:‘小冤家!看我揭你们的皮!’”汉【穷秀才】的读书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穷秀才几时有发跡?”清朱素臣《翡翠园·自首》:“一个穷秀才屋里,饭饭没得吃拉厾,倒有铜钱买放!”【杏花村】1.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2.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城西。向以产酒著名。3.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山西省汾阳县东,相传自南北朝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郭沫若《访杏村》诗:“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谢觉哉《游杏花村竟日雨留题》诗:“逢人便説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4.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金陵诸胜如凤凰臺、杏花村、雨花臺,皆一抔黄土耳。”【雄纠纠】见“雄赳赳”。【眼睁睁】1.张目注视貌。元张养浩《寨儿令·寿日燕饮》曲:“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水浒传》第八一回:“俺两个从小在开封府勾当,这门下不知出入了几万遭,你颠倒只管盘问,梁山泊人眼睁睁的都放他过去了。”沙汀《烦恼》:“撩开疤上重疤的破帐门,他看见妻子还眼睁睁躺在床上。”2.睁眼看着,无可奈何。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争奈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红楼梦》第五回:“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巴金《利娜·第十五封信》:“可是在我周围的女人伤心地哭着的时候,我却伸起头眼睁睁地望着那些人形。”【谁信道】宋葛立方《雨中花·睢阳途中小雨见桃李盛开作》词:“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宋罗椿《酹江月·贺杨诚斋》词:“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婆婆听,我拜启:随娘往东岳去,谁信道得中途,驀忽娘倾弃。”【尤花殢雪】雨。宋柳永《小镇西》词:“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走斝飞觞】宴畅饮。斝、觞,酒器。元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曲:“泛羽流商,走斝飞觴,笑语间笙簧。”亦作“走斝传觴”。《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典折叠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工诗,多以伤时、感…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6967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