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忍与山期

出自唐朝杜荀鹤的《长安冬日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长安冬日拼音解读
jìn ráo fēng xuě
xián fáng dòng zuò shí
shū shēng jiāo dào
tiān zhuǎn nán zhī
yín yuán sān jiào
xíng bǎi zhī
hái yīng gōng dào zài
wèi rěn sh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背诵

相关翻译

长安冬日译文

她坐的美丽的车子再也见不到了,踪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飘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风飘柳絮的池塘钩起无尽的回忆,寒食节烟火不生一片萧瑟的气氛更增加心中的伤感,只好酗酒度过寂寞的时光,想寄封情书吧,可往哪寄呢?山长水远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展开
她坐的美丽的车子再也见不到了,踪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飘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风飘柳絮的池塘钩起无尽的回忆,寒食节烟火不生一片萧瑟的气氛更增加心中的伤感,只好酗酒度过寂寞的时光,想寄封情书吧,可往哪寄呢?山长水远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折叠

相关赏析

长安冬日赏析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长期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古代人们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隐以无题的形式,柳永以词的形式写了一些,却遭到不少的非议。晏殊的这首诗受李商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读。  首联给人以飘忽的感觉,含有无可奈何的情调,出句比李商隐“车走雷声语未通”还要深沉些。对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达了“来是空言去绝踪”的怅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梦”,“云雨巫山枉断肠!”恨只恨自己“身五彩凤双飞翼”,而今“何处西南待好风?” 最值得赞颂的是颔联,诗人创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传达出心中缠绵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贵气”,那倒在其次。梨花飘香,柳枝摇曳,月色溶溶,微风阵阵,这迷人的景色荡起诗人无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即使见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样,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思的是“柳丝长玉骢难系”,思的是当时怎不“乞君留取两三条!”  颈联写当前苦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斋”,不能不感到萧索。  尾联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和“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也和诗人自己写的《鹊踏枝》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相似。尤其是末句中“处处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旷达,实为深沉,比“知何处”更进一层。…展开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长期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古代人们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隐以无题的形式,柳永以词的形式写了一些,却遭到不少的非议。晏殊的这首诗受李商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读。  首联给人以飘忽的感觉,含有无可奈何的情调,出句比李商隐“车走雷声语未通”还要深沉些。对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达了“来是空言去绝踪”的怅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梦”,“云雨巫山枉断肠!”恨只恨自己“身五彩凤双飞翼”,而今“何处西南待好风?” 最值得赞颂的是颔联,诗人创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传达出心中缠绵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贵气”,那倒在其次。梨花飘香,柳枝摇曳,月色溶溶,微风阵阵,这迷人的景色荡起诗人无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即使见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样,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思的是“柳丝长玉骢难系”,思的是当时怎不“乞君留取两三条!”  颈联写当前苦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斋”,不能不感到萧索。  尾联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和“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也和诗人自己写的《鹊踏枝》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相似。尤其是末句中“处处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旷达,实为深沉,比“知何处”更进一层。折叠

长安冬日注释

①峡:巫峡。峡云:即巫山神女故事。②禁烟:寒食节。③鱼书:书信。…展开
①峡:巫峡。峡云:即巫山神女故事。②禁烟:寒食节。③鱼书:书信。折叠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便卒。其诗多讽时刺世之作,时人赞其诗多「壮言大语」,能使「贪夫廉,邪臣正」。在艺术上,杜荀鹤专攻近体,尤长七律,不重辞藻,善用白…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6933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