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迷处所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江上空裴回,天边迷绪所。
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绪已经茫茫一片。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参考资料: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2、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xù)。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江上空裴(péi)回,天边迷处所。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郡邑(yì)经樊(fán)邓,山河入嵩汝。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嵩汝:指嵩山、汝水。蒲(pú)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延伫:延颈伫望。参考资料: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2、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
辛大,指辛谔,他原和孟浩然一样,怀才不遇,隐居西山。这次当是去应征聘的,孟浩然没赶上为他送行,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1、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 背诵
-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注释
①鄂诸:《舆地纪胜):“在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隋立鄂州,以诸故名。”《楚辞·涉江》:“乘鄂诸而反顾兮。”其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长江中。李景白日:“宋本、《英华》、汲本…展开①鄂诸:《舆地纪胜):“在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隋立鄂州,以诸故名。”《楚辞·涉江》:“乘鄂诸而反顾兮。”其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长江中。李景白日:“宋本、《英华》、汲本无‘之鄂清’三字,据删。……本诗所言樊邓、篙汝,均在襄阳之北。鄂洁非是。”(《孟浩然诗集校注》)按,李景白说是。②绪:全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③空:全诗校:“一作久。”④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⑤樊邓:指樊城、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句中“郡”指邓州,“邑”指邓城(樊城)。⑥山河:全唐诗校:“一作云山。”嵩汝:指嵩山、汝水。⑦延伫:延颈伫望。《楚辞·离骚》:“延伫乎吾将返。” 折叠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6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