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阑将粉堞

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送康太守拼音解读
chéng xià cāng jiāng shuǐ
jiāng biān huáng lóu
zhū lán jiāng fěn dié
jiāng shuǐ yìng yōu yōu
náo chuī xià kǒu
shǐ 使 jūn shàng tóu
guō mén yǐn fēng àn
hóu zhōu
lín chuān jùn
hái láo kāng h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náo)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铙: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使君:尊称州郡长官。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郭门:外城的门。

何异临川郡(jùn),还劳康乐侯。
临川:今属江西。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

这首诗描述的是城下沧江水旁边的黄鹤楼,望着水中倒映的景象。楼前建有朱色栏杆和堞垣,江水静静流淌,反射出悠长的倒影。铜制的号角声响起来,从夏口传来,使君高居楼顶观赏。郭门隐在岸边的枫树后面,侯吏们快速地穿过芦苇丛。对于临川郡的大事,侯爵们似乎不太关心,而康乐侯则很热心。

背诵

相关翻译

送康太守注释

①铙náo,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展开
①铙náo,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②使君:尊称州郡长官。③郭门:外城的门。唐?韩愈《过南阳》诗:“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④临川:今属江西。⑤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袭封康乐公,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折叠

相关赏析

送康太守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城下沧江水旁边的黄鹤楼,望着水中倒映的景象。楼前建有朱色栏杆和堞垣,江水静静流淌,反射出悠长的倒影。铜制的…展开
这首诗描述的是城下沧江水旁边的黄鹤楼,望着水中倒映的景象。楼前建有朱色栏杆和堞垣,江水静静流淌,反射出悠长的倒影。铜制的号角声响起来,从夏口传来,使君高居楼顶观赏。郭门隐在岸边的枫树后面,侯吏们快速地穿过芦苇丛。对于临川郡的大事,侯爵们似乎不太关心,而康乐侯则很热心。折叠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6300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