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欤真人
出自唐朝郑澣的《赠毛仙翁》- 至道无名,至人长生。
爰观绘事,似挹真形。
方口渥丹,浓眉刷青。
松姿本秀,鹤质自轻。
道德神仙,内蕴心灵。
红肌丝发,外彰华精。
色如含芳,貌若和光。
胚浑造化,含吐阴阳。
吾闻安期,隐见不常。
或在世间,或游上苍。
猗欤真人,得非后身。
写此仙骨,久而不磷。
皎皎明眸,了然如新。
蔼蔼童颜,的然如春。
金石可并,丹青不泯。
通天台上,有见常人。
俗士观瞻,方悟幽尘。
君子图之,敬兮如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完美无缺的道德高尚、精神与肉体兼备的仙人形象。他的品德高尚,内心深邃;外貌俊美,气质超群。此人或在凡间,或在天上游荡。就算他离开了人世,他的形象也会被后人铭记并传颂不朽。俗人可以从这样的形象中领悟到隐藏在幽尘之中的道德真谛,而君子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崇高的信仰和追求。
- 背诵
-
赠毛仙翁注释
【通天台】台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冬十月……作甘泉通天臺。”颜师古注:“通天臺者,言此臺高,上通於天地。《汉旧仪》云高三十丈,望见长安城。”《三辅黄图·台榭》引《汉武故事》:“筑通天臺於甘泉,去地百餘丈,望云雨悉在其下,见长安城……元凤间,自毁。”…展开【通天台】台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冬十月……作甘泉通天臺。”颜师古注:“通天臺者,言此臺高,上通於天地。《汉旧仪》云高三十丈,望见长安城。”《三辅黄图·台榭》引《汉武故事》:“筑通天臺於甘泉,去地百餘丈,望云雨悉在其下,见长安城……元凤间,自毁。”折叠赠毛仙翁诗意赏析
-
郑澣
郑澣(776年—839年),唐郑州荥阳人,本名涵,郑馀庆子。德宗贞元进士。累迁右补阙。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文宗立,入为侍讲学士,累迁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户部尚书召,未拜而卒,谥宣。 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3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