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纸贵后

出自唐朝刘禹锡的《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沉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拼音解读
jǐng zhōng qiū shuǎng
yīn líng wàng yuán
jīng hǎi
fèn zhào jiē yuān
jiǒng jiàn lún chū
gāo cóng gài xuán
èr hán jiǎo chè
wàn xiàng gòng chéng xiān
zhěng dāng 西
shū guāng shàng xuán
cóng xīng biàn fēng
shùn zhù táo zhēn
yuǎn jìn tóng shí wàng
jīng yíng piān
yùn háng diào zhú
jié bái yīng jīn tiān
zhǎo yáo jìng
tōng ruò xiàng yàn
féng rén jìn bīng xuě
jǐng shén xiān
yǐn tūn yín hàn
níng qīng 绿 yān
gāo qín jǐng xià
lín chǔ fēng qián
shuǐ shì hái zhū
shān chéng zhǒng tián
jiàn chén sān chǐ yǐng
dēng jiǔ zhī rán
xiàng wài xíng
huán zhōng yǐng yǒu qiān
shāo dāng yún què zhèng
wèi yìng dòu chéng xuán
jìng duì huī chén hàn
xián lín cǎi jiān
jìng tóng niú zhǔ shàng
xiǔ 宿 zài fèng chí biān
xìng yǎn xún ān dào
shèng mìng zhòng xuān
cóng jīn zhǐ guì hòu
yǒng chén p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景象。月亮圆满,清澈明亮,照亮着水面和万物。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人们感到轻松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借此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整首诗用词华丽、富有意象,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注释

【调玉烛】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孙。”仇兆鳌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展开
【调玉烛】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孙。”仇兆鳌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折叠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景象。月亮圆满,清澈明亮,照亮着水面和万物。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人们感到轻松愉悦,仿佛置身于…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景象。月亮圆满,清澈明亮,照亮着水面和万物。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人们感到轻松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借此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整首诗用词华丽、富有意象,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折叠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3147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