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早蝉才发响

出自唐朝刘禹锡的《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
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拼音解读
jīn huǒ jiāo zhēng zhèng yáng
xiāo xiāo fēi zhù qīng shāng
xiǎo kàn wán shàn ēn qíng báo
jiào shā dēng shù zhǎng
shù shàng zǎo chán cái xiǎng
tíng zhōng bǎi cǎo guāng
dāng nián guì chóu chàng
kuàng bēi wēng shu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首先,第一句“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描绘了天气交替,金色的阳光和红色的火焰相互辉映,但又被飞雨所淋湿,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氛围。这里的“萧萧飞雨”可以引起人们对秋季凉爽、草木凋零的联想。 接着,第二句“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纨扇、纱灯都是诗人离别前常用的物品,他在清早看着纨扇,感到柔情渐消;而到了夜晚,点燃的纱灯则让他感到时间的漫长。 第三句“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暗示了时间的匆忙,让诗人感到惆怅。早蝉的鸣叫声刚刚响起,就会很快离去;而庭院中原本繁盛的草木也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生机。 最后一句“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的追忆,以及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忧虑。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首先,第一句“金火交争正…展开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首先,第一句“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描绘了天气交替,金色的阳光和红色的火焰相互辉映,但又被飞雨所淋湿,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氛围。这里的“萧萧飞雨”可以引起人们对秋季凉爽、草木凋零的联想。 接着,第二句“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表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纨扇、纱灯都是诗人离别前常用的物品,他在清早看着纨扇,感到柔情渐消;而到了夜晚,点燃的纱灯则让他感到时间的漫长。 第三句“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暗示了时间的匆忙,让诗人感到惆怅。早蝉的鸣叫声刚刚响起,就会很快离去;而庭院中原本繁盛的草木也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生机。 最后一句“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的追忆,以及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忧虑。折叠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3076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