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觉天宇大
出自唐朝刘禹锡的《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
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万状互生灭,百音以繁会。
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
山顶自晶明,人间已滂沛。
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
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
遥光泛物色,馀韵吟天籁。
洞府撞仙钟,村墟起夕霭。
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
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清晨登上天坛,走过雨雾,眺望云海和山峦,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他看到了形态各异的万物,听到了百种声音,俯瞰着群动静,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而世界之大却超乎想象。最终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松门旁边,看到了飞流和夕阳,远处的光芒在泛起颜色,耳畔还余音绕梁的天籁之音。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在山下的人们,他们沉浸在日常琐事中,无法体会这些美好的事物。最后,他回答说自己来自“云雨外”,暗示了自己是追求真理和灵性的旅行者。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与敬畏,并呼唤人们关注和珍惜自然的美好,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背诵
-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清晨登上天坛,走过雨雾,眺望云海和山峦,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他看到了形态各异的万物,听到了百种声音…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清晨登上天坛,走过雨雾,眺望云海和山峦,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他看到了形态各异的万物,听到了百种声音,俯瞰着群动静,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而世界之大却超乎想象。最终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松门旁边,看到了飞流和夕阳,远处的光芒在泛起颜色,耳畔还余音绕梁的天籁之音。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在山下的人们,他们沉浸在日常琐事中,无法体会这些美好的事物。最后,他回答说自己来自“云雨外”,暗示了自己是追求真理和灵性的旅行者。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与敬畏,并呼唤人们关注和珍惜自然的美好,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折叠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2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