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摇风露零

出自唐朝李益的《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拼音解读
wěi shòu lái míng shān
guān suǒ tíng
shān zhōng ruò yǒu wén
yán tíng
suí féng lǎo rén
wèi 西 yuè líng
huò wén qiáo rén
fēi mǎo xīng
shòu chū yún
cāng rán líng shí píng
shì zhī yǒu wén
nǎi huáng tíng jīng
zuǒ yòu zhǎng sōng liè
dòng yáo fēng líng
shàng pán qiān nián zhī
yīn qiú qīng míng
xià jié jiǔ qiū xiàn
liú gāo wéi líng
zhī shā shí jiān
ruò guī xíng
kuàng wén qín gōng
huá biàn qīng
yǒu shàng xīn
qiān wàn líng
shǐ yǒu xiān
liàn hún yǒng níng
shì zhú háo yóu
yǐn zhuó shān xīng
shén
fēng léi jiōng
chuán shān zhōng bǎo
huí míng
nǎi bēi shì shàng rén
qiú xǐng zhōng xǐ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名山游览,听闻了一些关于此地的神话传说,并遇见了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告诉他,这座山是灵山,而且山中有一本古黄庭经。在长松树林中,他发现了这本经书,上面记载着很多道家修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也听说过一个宫女,因为修炼成仙而变得苍老。作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能够修炼成仙,并向它们请教如何修炼。最后,他感叹人类追求永生,但终究难以实现。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注释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唐韦应物《金谷园歌》:“石氏灭,金谷园中流水絶。”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后来只因那緑珠呵,将金谷园变作榛荆。”参见“金谷”。2.曲牌名。见明汤显祖《紫箫记·边思》。典【平康巷】即平康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镇日只在湖上游荡,閒时未免又在博场中顽耍,也不免平康巷中走走。”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然今人所以有此称者,以其人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者俱亡,故云亡八,如平康巷、阿家翁之类。”…展开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唐韦应物《金谷园歌》:“石氏灭,金谷园中流水絶。”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后来只因那緑珠呵,将金谷园变作榛荆。”参见“金谷”。2.曲牌名。见明汤显祖《紫箫记·边思》。典【平康巷】即平康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镇日只在湖上游荡,閒时未免又在博场中顽耍,也不免平康巷中走走。”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然今人所以有此称者,以其人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者俱亡,故云亡八,如平康巷、阿家翁之类。”折叠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名山游览,听闻了一些关于此地的神话传说,并遇见了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告诉他,这座山是灵山,而且山…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名山游览,听闻了一些关于此地的神话传说,并遇见了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告诉他,这座山是灵山,而且山中有一本古黄庭经。在长松树林中,他发现了这本经书,上面记载着很多道家修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也听说过一个宫女,因为修炼成仙而变得苍老。作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能够修炼成仙,并向它们请教如何修炼。最后,他感叹人类追求永生,但终究难以实现。折叠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朝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9217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