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黄叶落蛛丝
出自唐朝卢纶的《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
元凯癖成官始贵,相如渴甚貌逾衰。
荒园每觉虫鸣早,华馆常闻客散迟。
寂寞罢琴风满树,几多黄叶落蛛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意境优美,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日景象。掷地金声指的是秋天黄叶落地的响声,莹然冰玉则比喻空气清新透明。诗中提到两位人物:元凯和相如。元凯因为好独处而得到官职,相反的是相如因为外貌逐渐衰老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荒园虫鸣早,华馆客散迟,反映了生活的孤独和无奈。最后,诗人弹完琴,置之不理,只觉风吹满树,残秋黄叶落下,形成一幅悠然自得、怡然自在的秋景画面。
- 背诵
-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注释
【相如渴】相如患有消渴疾。后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唐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宋梅尧臣《魏文以予病渴赠薏苡二丛植庭下走笔戏谢》诗:“媿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茂。”明高启《赠医师王立方》诗:“诗人亦有相如渴,愿乞丹砂旧井泉。”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元凯癖】即《左传》癖。晋杜预字元凯,致力于《左传》注解,自谓有《左传》癖。见《晋书·杜预传》。唐卢纶《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诗:“元凯癖成官始贵,相如渴甚貌逾衰。”【掷地金声】晋孙绰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灵即书云:‘胜跡天成説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掷地赋声”、“掷地有声”。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掷地”、“掷金”、“掷金声”。唐羊士谔《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诗:“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清吴伟业《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玄都对管城。”…展开【相如渴】相如患有消渴疾。后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唐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宋梅尧臣《魏文以予病渴赠薏苡二丛植庭下走笔戏谢》诗:“媿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茂。”明高启《赠医师王立方》诗:“诗人亦有相如渴,愿乞丹砂旧井泉。”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元凯癖】即《左传》癖。晋杜预字元凯,致力于《左传》注解,自谓有《左传》癖。见《晋书·杜预传》。唐卢纶《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诗:“元凯癖成官始贵,相如渴甚貌逾衰。”【掷地金声】晋孙绰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灵即书云:‘胜跡天成説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掷地赋声”、“掷地有声”。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掷地”、“掷金”、“掷金声”。唐羊士谔《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诗:“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清吴伟业《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玄都对管城。”折叠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诗意赏析
-
卢纶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有《卢户部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8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