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恐芭蕉不奈秋
出自唐朝窦巩的《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篱笆外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水,夕阳将盛开的槿花映照得分外美丽。诗人想在槿花上题字留名,以便有缘人前来拜访,但他又担心秋风将芭蕉吹落,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整首诗从细节中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中追求永恒的心理。
- 背诵
-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诗意赏析
-
窦巩
[唐](约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间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自唐肃宗宝应元年至穆宗长庆元年间在世,年六十岁。状貌魁伟。少博览,无所不通。性宏放,好谈古今。门多长者车辙。诸兄均先贵达,巩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举进士。袁滋镇滑州,辟为从事。入朝,拜侍御史,历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8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