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寒宁改节

出自唐朝戎昱的《辰州建中四年多怀
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
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
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
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
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
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
辰州建中四年多怀拼音解读
huāng jiǎo chén yáng yuǎn
qióng qiū zhàng shēn
zhǔ ēn kān xuè
biān huàn gèng xīn
hǎi shàng hóng mǎn
shēng qián bái qīn
zhú hán níng gǎi jiē
sǔn jìng zǎo yīn qín
tuì 退 mén duō yǎn
chóu lái jiǔ zhēn
yōu guó lèi
zhān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荒凉的边远地区,在秋天中瘴雨弥漫,代表着国家的困境。衷心爱国的诗人在深陷愁云之中,感叹主恩难以挽回国家的危局,反复思考官僚们是否真正关心国家命运,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拯救国家。红旗满天海上舰队的景象暗示着战争的阴影。诗人年事已高,白发侵蚀,但他并不会因此放弃,竹寒隼静,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愁闷的情绪,他只能孤独地饮酒以解愁。然而,他的忧虑和眼泪却伴随着他的每一个日夜。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无限担忧,表达出一种悲壮的情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辰州建中四年多怀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荒凉的边远地区,在秋天中瘴雨弥漫,代表着国家的困境。衷心爱国的诗人在深陷愁云之中…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荒凉的边远地区,在秋天中瘴雨弥漫,代表着国家的困境。衷心爱国的诗人在深陷愁云之中,感叹主恩难以挽回国家的危局,反复思考官僚们是否真正关心国家命运,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拯救国家。红旗满天海上舰队的景象暗示着战争的阴影。诗人年事已高,白发侵蚀,但他并不会因此放弃,竹寒隼静,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愁闷的情绪,他只能孤独地饮酒以解愁。然而,他的忧虑和眼泪却伴随着他的每一个日夜。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无限担忧,表达出一种悲壮的情怀。折叠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 戎昱,(744~800)唐朝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8483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