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近远

出自唐朝耿湋的《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
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
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
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拼音解读
shì jiān jìn yuǎn
dìng biàn céng guò
dōng hǎi jīng zhǎng zài
nán cháo zuì duō
nián liáo huà
chū cuī
jīn wàng chén
kàn xīn ruò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暮年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对于生命与人性的思考。 第一句"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时间和空间并不会产生距离感,每个地方都曾经历过。 第二句"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则是描写了环境背景,东海是大海的一个别称,意味着作者曾到过很多地方,南朝寺也是指各种佛教寺庙,说明作者游历颇广。 第三句"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则是表达了作者过去修行佛法的心路历程,年老后习惯于将自己的见解和智慧传授给普通百姓,同时也反思自己年轻时对抗邪恶力量所付出的代价。 最后一句"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切的宽容和放下,提醒读者重视内心的真实和道德准则。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赠隐公(一作赠隐上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暮年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对于生命与人性的思考。 第一句"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暮年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对于生命与人性的思考。 第一句"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时间和空间并不会产生距离感,每个地方都曾经历过。 第二句"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则是描写了环境背景,东海是大海的一个别称,意味着作者曾到过很多地方,南朝寺也是指各种佛教寺庙,说明作者游历颇广。 第三句"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则是表达了作者过去修行佛法的心路历程,年老后习惯于将自己的见解和智慧传授给普通百姓,同时也反思自己年轻时对抗邪恶力量所付出的代价。 最后一句"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切的宽容和放下,提醒读者重视内心的真实和道德准则。折叠

作者介绍

耿湋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朝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834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