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驺动玉珂

出自唐朝钱起的《送萧常侍北使
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
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
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
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
送萧常侍北使拼音解读
jiàng jiē yǐn diāo
míng zōu dòng
róng chéng yuǎn
hàn shǐ 使 nián duō
yàn xiǔ 宿 cháng lián xuě
shā fēi bàn
míng guāng cháo ěr
zǎo ché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战争时期的场景,主要描绘了慷慨激昂的战士和远离家乡、奔波劳顿的使者。 第一句“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描述了战士们佩戴着红色的袍子,手拿雕刻精美的铁戈,骑着高头大马前去征战的场景。 第二句“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讲述了使者出使他乡的苦难和漫长的旅程,也展示了当时国家之间距离遥远的现实。 第三句“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写出了寒冷环境下行军的艰辛。在大河中穿越时,沙土被风吹起,形成滚滚黄沙,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最后一句“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军士抵达边疆,即将投入战争的序幕。此时自然观又转而描绘出美好的景象,即庭院里的垂柳和杜鹃花,预示着胜利的到来。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萧常侍北使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战争时期的场景,主要描绘了慷慨激昂的战士和远离家乡、奔波劳顿的使者。 第一句“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战争时期的场景,主要描绘了慷慨激昂的战士和远离家乡、奔波劳顿的使者。 第一句“绛节引雕戈,鸣驺动玉珂”,描述了战士们佩戴着红色的袍子,手拿雕刻精美的铁戈,骑着高头大马前去征战的场景。 第二句“戎城去日远,汉使隔年多”,讲述了使者出使他乡的苦难和漫长的旅程,也展示了当时国家之间距离遥远的现实。 第三句“雁宿常连雪,沙飞半渡河”,写出了寒冷环境下行军的艰辛。在大河中穿越时,沙土被风吹起,形成滚滚黄沙,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最后一句“明光朝即迩,杕杜早成歌”,军士抵达边疆,即将投入战争的序幕。此时自然观又转而描绘出美好的景象,即庭院里的垂柳和杜鹃花,预示着胜利的到来。折叠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6808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