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悲寒望
出自唐朝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
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生活,他思乡伤旧、疾病缠身、流落他乡。他经常听到名士们吹奏管乐,或是倾听他们的琴音,但内心仍然忧郁。他想起自己的故乡,感叹岁月无情,也看到湖水平静如镜,仿佛闻到马融和仲宣的笛声。他在异地流浪多年,思念家乡中的亲人和朋友,而周围的景色也让他倍感孤独和悲凉。 作者还描述了这个文人的才华与遭遇,他对待生活充满热情,但常常被忧虑和愁苦所困扰。他曾游历不同的地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知己,但仍旧感到寂寞和孤单。他向往反古之风,追求真正的自我,而且尊重善良、质朴和直接的品质。最后,他谈到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认为只有坚定地追求真理和道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真正的成就和幸福。
- 背诵
-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注释
【丹砂诀】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明蓝仁《秋日书怀》诗:“仙经未试丹砂诀,世网空添白髮根。”参见“丹诀”。【千里井】代刘勋妻王氏见出为诗》:“人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丁晏注:“乃为常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復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唾也。”后因以比喻念旧不忘。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不反剉》、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四知金】见“四知”。【白头吟】1.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唐王昌龄《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白头吟》记得不曾忘,緑鬢妇何故在他方?”明王九思《次康对山<四时闺怨>》曲:“何处买知音?浪费黄金。相如空负《白头吟》。”按,《宋书·乐志》大曲中有古辞《白头吟》,《玉台新咏》列为古乐府,《乐府诗集》收两篇,都不言卓文君所作。2.古琴曲名。【尊中弩】弩影。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形如虵。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虵入腹中。’郴还听事,思维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輦载宣,於故处设酒,盃中故復有虵,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它怪。’宣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以“尊中弩”谓因疑虑而引起恐惧和疾病。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展开【丹砂诀】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明蓝仁《秋日书怀》诗:“仙经未试丹砂诀,世网空添白髮根。”参见“丹诀”。【千里井】代刘勋妻王氏见出为诗》:“人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丁晏注:“乃为常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復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唾也。”后因以比喻念旧不忘。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不反剉》、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四知金】见“四知”。【白头吟】1.乐府楚调曲名。《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唐王昌龄《悲哉行》:“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白头吟》记得不曾忘,緑鬢妇何故在他方?”明王九思《次康对山<四时闺怨>》曲:“何处买知音?浪费黄金。相如空负《白头吟》。”按,《宋书·乐志》大曲中有古辞《白头吟》,《玉台新咏》列为古乐府,《乐府诗集》收两篇,都不言卓文君所作。2.古琴曲名。【尊中弩】弩影。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形如虵。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虵入腹中。’郴还听事,思维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輦载宣,於故处设酒,盃中故復有虵,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它怪。’宣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后以“尊中弩”谓因疑虑而引起恐惧和疾病。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折叠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生活,他思乡伤旧、疾病缠身、流落他乡。他经常听到名士们吹奏管乐,或是倾听他们的琴音,但内心仍然忧郁…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生活,他思乡伤旧、疾病缠身、流落他乡。他经常听到名士们吹奏管乐,或是倾听他们的琴音,但内心仍然忧郁。他想起自己的故乡,感叹岁月无情,也看到湖水平静如镜,仿佛闻到马融和仲宣的笛声。他在异地流浪多年,思念家乡中的亲人和朋友,而周围的景色也让他倍感孤独和悲凉。 作者还描述了这个文人的才华与遭遇,他对待生活充满热情,但常常被忧虑和愁苦所困扰。他曾游历不同的地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知己,但仍旧感到寂寞和孤单。他向往反古之风,追求真正的自我,而且尊重善良、质朴和直接的品质。最后,他谈到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认为只有坚定地追求真理和道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真正的成就和幸福。折叠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6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