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高高松
出自唐朝元稹的《松树》-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高高,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华山上的松树和槐树的不同命运和态度。第一段中,高高的松树叶子重重地层层叠叠,形成了壮观的景象。相比之下,槐树虽然也高大,但它们的枝叶似乎更加茂密、厚重,几乎遮住了阳光。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了槐树的品质。尽管它们在道路两旁栽种,却没有像松树那样直挺有力。相反,它们被灰尘和虫子缠绕着,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和渺小。第三段提到,即使在秦代,人们也曾经尝试种植松树,但由于某些原因失败了。最后一段中,孤独的松树“闲”置在山顶,俯瞰着周围环境。虽然它并非像槐树这样“庇荫”了侯爵们,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坚定态度,不愿意屈服于平凡世界的琐事。
- 背诵
-
松树赏析
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基础上摄物之神,做到形神兼各,并有所寓意和寄托,其寓意和寄托要受到所咏之物的制约,要透过物象求得表现,令人思而得之。…展开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基础上摄物之神,做到形神兼各,并有所寓意和寄托,其寓意和寄托要受到所咏之物的制约,要透过物象求得表现,令人思而得之。而本诗并没有在状物摄神方面大施笔墨,而是以涧底松作为引线,借题发挥,题外生意,不将感慨渗透在物象之中,正如《唐宋诗醇》评论本诗所说:“松是喻意,金、张、原宪是正意”。从而收到寄情遥深的艺术效果。折叠松树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华山上的松树和槐树的不同命运和态度。第一段中,高高的松树叶子重重地层层叠叠,形成了壮观的景象。相比之下,槐树…展开这首诗描述了华山上的松树和槐树的不同命运和态度。第一段中,高高的松树叶子重重地层层叠叠,形成了壮观的景象。相比之下,槐树虽然也高大,但它们的枝叶似乎更加茂密、厚重,几乎遮住了阳光。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了槐树的品质。尽管它们在道路两旁栽种,却没有像松树那样直挺有力。相反,它们被灰尘和虫子缠绕着,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和渺小。第三段提到,即使在秦代,人们也曾经尝试种植松树,但由于某些原因失败了。最后一段中,孤独的松树“闲”置在山顶,俯瞰着周围环境。虽然它并非像槐树这样“庇荫”了侯爵们,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坚定态度,不愿意屈服于平凡世界的琐事。折叠 -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