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贫皆甚
出自唐朝杜甫的《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 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
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
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
文章开穾奥,迁擢润朝廷。
旧好何由展,新诗更忆听。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伊昔贫皆甚,同忧心不宁。
栖遑分半菽,浩荡逐流萍。
俗态犹猜忌,妖氛忽杳冥。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华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
帝力收三统,天威总四溟。
旧都俄望幸,清庙肃惟馨。
杂种虽高垒,长驱甚建瓴。
焚香淑景殿,涨水望云亭。
法驾初还日,群公若会星。
宫臣仍点染,柱史正零丁。
官忝趋栖凤,朝回叹聚萤。
唤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
羽书还似急,烽火未全停。
师老资残寇,戎生及近坰。
忠臣辞愤激,烈士涕飘零。
上将盈边鄙,元勋溢鼎铭。
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
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鶺鴒。
秋风动关塞,高卧想仪形。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他感叹大雅之士的境遇在当时十分孤苦,而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因交际不广而潦倒。他与一位同样有才华的朋友并肩而行,但其他学生则被束缚于某些限制之中。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要隐喻和深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并提升官职。作者回忆过往,怀念老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对天下局势感到焦虑,认为华夷之间的纷争导致了整个宇宙都弥漫着血腥味。虽然他曾经在汉阁担任过重要职务,但他感到非常愧疚,因为他无法挽救困境中的国家。最后,他对武将、元勋、烈士等英雄人物表达了钦佩之情,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 背诵
-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注释
【调玉烛】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孙。”仇兆鳌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望云亭】名。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杨伦笺注引《长安志》:“东内翰林门北有九仙门、大福殿、拾翠殿。西内有景福臺,臺西有望云亭。”典【哭秦庭】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国!”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梁斌《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秦庭去?”亦省作“哭庭”。明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典…展开【调玉烛】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孙。”仇兆鳌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望云亭】名。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杨伦笺注引《长安志》:“东内翰林门北有九仙门、大福殿、拾翠殿。西内有景福臺,臺西有望云亭。”典【哭秦庭】楚国伍员,因家族被楚王诛灭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国!”包胥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伍率吴兵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为所感,遂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梁斌《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秦庭去?”亦省作“哭庭”。明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典折叠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他感叹大雅之士的境遇在当时十分孤苦,而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因交际不广而潦倒…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他感叹大雅之士的境遇在当时十分孤苦,而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因交际不广而潦倒。他与一位同样有才华的朋友并肩而行,但其他学生则被束缚于某些限制之中。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要隐喻和深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并提升官职。作者回忆过往,怀念老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对天下局势感到焦虑,认为华夷之间的纷争导致了整个宇宙都弥漫着血腥味。虽然他曾经在汉阁担任过重要职务,但他感到非常愧疚,因为他无法挽救困境中的国家。最后,他对武将、元勋、烈士等英雄人物表达了钦佩之情,并思考人生的意义。折叠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5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