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州词翰与招魂

出自唐朝杜甫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拼音解读
méng shǔ zhōu rén zuò
qīng shī jiǔ líng luò
jīn chén sàn zhì yǎn kāi
bèng lèi yōu yín shì zuó
zhuàng shì duō kāng kǎi
gāo míng dòng liáo kuò
tàn qiú yǒu piān
gǎn shí kuāng jūn luè
jǐn chūn guāng kōng làn màn
yáo chí shì chén míng
xiāo xiāng shuǐ guó bàng yuán tuó
qiū tiān shī diāo è
dōng 西 nán běi gèng shuí lùn
bái shǒu biǎn zhōu bìng cún
yáo gǒng běi chén chán kòu dào
qīng dōng hǎi qián kūn
biān sāi 西 fān zuì chōng chì
guàn nán duō bēng bēn
zhì jīn bēi
chù wáng mén
wén zhāng cáo zhí lán kuò
shí liú ān zūn
zhǎng shuí néng luàn chóu
zhāo zhōu hàn zhāo hú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位感叹时代变迁、文人境遇凄凉的诗人所作。他自称来自蜀州,自己曾经的清新才华早已落寞,今天清晨散卷时无意中读到了自己旧作,不禁泪眼婆娑,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他感叹壮志难酬,那些有志向而奋斗的人们最终也只能留下一个名字在寥廓中流传;思念友人,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渡难关;现实残酷,美好的春光只是虚幻的装饰,宫廷侍臣已黯然离世;周围的景色和动物都在变化,东西南北,谁能真正洞悉世事百态?即使年老体弱,但仍要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 最后,他提及了几位文学巨匠:曹植、刘安等人,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功业高尚,长笛声中谁能化解愁思呢?此时他想起了故乡昭州,与在场魂灵招唤对话。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时代、文学的深刻思索和感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注释

【衣冠南渡】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臣伏睹方今,虽中原未復,然往者衣冠南渡,盖亦众矣。”姚莹《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江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劒南身后有遗山。”【东西南北】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唐韩愈《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东西南朔”。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武汉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禹域版图,殆全归汉有。”2.指普天下。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唐睿宗《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竟十分心安理得。”4.指分散四方。宋张孝祥《鹊桥仙·别立之》词:“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宋张孝祥《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5.指方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行之间,一阵大风起处,捲得灰沙飞起,眼前对面不见,竟不知东西南北了。”老舍《骆驼祥子》十九:“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展开
【衣冠南渡】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臣伏睹方今,虽中原未復,然往者衣冠南渡,盖亦众矣。”姚莹《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江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劒南身后有遗山。”【东西南北】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唐韩愈《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东西南朔”。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武汉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禹域版图,殆全归汉有。”2.指普天下。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唐睿宗《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郭小川《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竟十分心安理得。”4.指分散四方。宋张孝祥《鹊桥仙·别立之》词:“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宋张孝祥《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5.指方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行之间,一阵大风起处,捲得灰沙飞起,眼前对面不见,竟不知东西南北了。”老舍《骆驼祥子》十九:“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折叠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感叹时代变迁、文人境遇凄凉的诗人所作。他自称来自蜀州,自己曾经的清新才华早已落寞,今天清晨散卷时无意中读到了…展开
这首诗是一位感叹时代变迁、文人境遇凄凉的诗人所作。他自称来自蜀州,自己曾经的清新才华早已落寞,今天清晨散卷时无意中读到了自己旧作,不禁泪眼婆娑,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他感叹壮志难酬,那些有志向而奋斗的人们最终也只能留下一个名字在寥廓中流传;思念友人,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渡难关;现实残酷,美好的春光只是虚幻的装饰,宫廷侍臣已黯然离世;周围的景色和动物都在变化,东西南北,谁能真正洞悉世事百态?即使年老体弱,但仍要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 最后,他提及了几位文学巨匠:曹植、刘安等人,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功业高尚,长笛声中谁能化解愁思呢?此时他想起了故乡昭州,与在场魂灵招唤对话。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时代、文学的深刻思索和感慨。折叠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561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