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迫形势
出自唐朝杜甫的《咏怀二首》-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
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
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
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
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
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
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
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
日给在军储,上官督有司。
高贤迫形势,岂暇相扶持。
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先王实罪己,愁痛正为兹。
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齿发已自料,意深陈苦词。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
飘飖桂水游,怅望苍梧暮。
潜鱼不衔钩,走鹿无反顾。
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衣食相拘阂,朋知限流寓。
风涛上春沙,千里侵江树。
逆行少吉日,时节空复度。
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牵缠加老病,琐细隘俗务。
万古一死生,胡为足名数。
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
未辞炎瘴毒,摆落跋涉惧。
虎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
葛洪及许靖,避世常此路。
贤愚诚等差,自爱各驰骛。
羸瘠且如何,魄夺针灸屡。
拥滞僮仆慵,稽留篙师怒。
终当挂帆席,天意难告诉。
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
结托老人星,罗浮展衰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个男子在人生旅途中的自我反思和忧虑。他认为一个男人的生命很珍贵,丈夫要重视天机,即命运和机缘。他还感到自己未能做好善事,但如果有机会成功,他会全身心地投入行动。 然而,他也感到失落和困惑,因为他的人生并不如意,老年时可能会遇到危险和困境。他在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如河雒之战和西京陷落,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悲伤。 他觉得他的处境像是被迫走入了死胡同,没有希望。他感到自己被束缚住,不能自由行动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提到了先王自责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忧愁和痛苦。 最后,他抱怨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琐碎、俗务和疾病,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助。他看不到未来,只能继续随波逐流,希望能够勉强熬过一天。
- 背诵
-
咏怀二首注释
【老人星】1.亦省称“老人”。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古人认为它象征长寿,故又名“寿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史记·封禅书》“寿星祠”唐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频见老人星,万方休战争。”元虞集《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老人南极至,王母上方回。”清钱谦益《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一:“老人星下多芒翼,还是陈家旧聚星。”2.借指高寿老人。老舍《四世同堂》二:“他是这一带的老人星,代表着人口昌旺与家道兴隆。”参见“老寿星”。3.指寿星图。唐李洞《终南山二十韵》:“明时献君寿,不假老人星。”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斟一杯长寿酒,掛一幅老人星,来贺长生。”…展开【老人星】1.亦省称“老人”。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古人认为它象征长寿,故又名“寿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史记·封禅书》“寿星祠”唐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频见老人星,万方休战争。”元虞集《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老人南极至,王母上方回。”清钱谦益《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一:“老人星下多芒翼,还是陈家旧聚星。”2.借指高寿老人。老舍《四世同堂》二:“他是这一带的老人星,代表着人口昌旺与家道兴隆。”参见“老寿星”。3.指寿星图。唐李洞《终南山二十韵》:“明时献君寿,不假老人星。”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斟一杯长寿酒,掛一幅老人星,来贺长生。”折叠咏怀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个男子在人生旅途中的自我反思和忧虑。他认为一个男人的生命很珍贵,丈夫要重视天机,即命运和机缘。他还感到自己未能…展开这首诗是一个男子在人生旅途中的自我反思和忧虑。他认为一个男人的生命很珍贵,丈夫要重视天机,即命运和机缘。他还感到自己未能做好善事,但如果有机会成功,他会全身心地投入行动。 然而,他也感到失落和困惑,因为他的人生并不如意,老年时可能会遇到危险和困境。他在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如河雒之战和西京陷落,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悲伤。 他觉得他的处境像是被迫走入了死胡同,没有希望。他感到自己被束缚住,不能自由行动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提到了先王自责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忧愁和痛苦。 最后,他抱怨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琐碎、俗务和疾病,感到非常疲惫和无助。他看不到未来,只能继续随波逐流,希望能够勉强熬过一天。折叠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5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