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翳沙漠
出自唐朝杜甫的《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的离别之情。他看到了崆峒的小麦已经熟了,希望战争可以休止,不再有人为了穷荒而战。他请求公问主将,询问当前局势和自己是否需要参军。他看到一只饥饿的鹰飞过,想象自己也像它一样没有归处,随着身边的人们四处流浪。他是个勇士,有着幽并儿般的英俊形象,但他已经脱离了官场,在捶楚的诗歌中找到了新的志向。他询问自己的职务,得知他现在只是一个书记,但他仍然自豪于自己的能力,相信十年后自己仍然会担任更高的职务。他觉得这次旅行对自己来说很特别,足以安慰自己的思乡之情。他希望在他老去之前实现功名,但他常常感到孤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他想起了商纣王时期的忠臣介之推,他的悲痛和遭遇让他感到难过。他希望自己能够追随着惊风和鸿鹄,尽快回到故乡。在边城,他还有余力,写下了一首送军的诗歌。
- 背诵
-
送高三十五书记注释
【幽并儿】幽并二州多豪侠之士,故用以喻侠客。语出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朱琦《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迴军与角者为谁?巴州都士幽并儿。”…展开【幽并儿】幽并二州多豪侠之士,故用以喻侠客。语出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朱琦《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迴军与角者为谁?巴州都士幽并儿。”折叠送高三十五书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的离别之情。他看到了崆峒的小麦已经熟了,希望战争可以休止,不再有人为了穷荒而战。他请求公问主将,询问…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的离别之情。他看到了崆峒的小麦已经熟了,希望战争可以休止,不再有人为了穷荒而战。他请求公问主将,询问当前局势和自己是否需要参军。他看到一只饥饿的鹰飞过,想象自己也像它一样没有归处,随着身边的人们四处流浪。他是个勇士,有着幽并儿般的英俊形象,但他已经脱离了官场,在捶楚的诗歌中找到了新的志向。他询问自己的职务,得知他现在只是一个书记,但他仍然自豪于自己的能力,相信十年后自己仍然会担任更高的职务。他觉得这次旅行对自己来说很特别,足以安慰自己的思乡之情。他希望在他老去之前实现功名,但他常常感到孤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他想起了商纣王时期的忠臣介之推,他的悲痛和遭遇让他感到难过。他希望自己能够追随着惊风和鸿鹄,尽快回到故乡。在边城,他还有余力,写下了一首送军的诗歌。折叠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4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