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分共绸缪
出自唐朝韦应物的《寄别李儋》-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
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
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
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身穿文官服饰、戴着文冠的士人,心中充满了决胜的信念,与几个同伴骑马前往并州。但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待遇,他的妻子也不能陪伴在他的身旁,亲友也无法留他下来。他曾经与好友同窗共事,共同谋划未来,但现在却只能通过书信相互联络。突然间收到了离别的信笺,彼此交流心情,涕泪纷纷。他病倒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寂寞无助,回想起自己的儿子,不知道长大后会走向何方,他此时出现的场景是淮海秋色。
- 背诵
-
寄别李儋注释
【惠文冠】。相传为赵惠文王创制,故称。汉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颜师古注:“苏林曰:‘治狱法冠也。’孟康曰:‘今侍中所著也。’服虔曰:‘武冠也,或曰赵惠文王所服,故曰惠文。’晋灼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孟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王先谦集解:“赵惠文王,武灵王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惠文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清方文《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惠文王父武灵王效胡服时已有。见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典…展开【惠文冠】。相传为赵惠文王创制,故称。汉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颜师古注:“苏林曰:‘治狱法冠也。’孟康曰:‘今侍中所著也。’服虔曰:‘武冠也,或曰赵惠文王所服,故曰惠文。’晋灼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孟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王先谦集解:“赵惠文王,武灵王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惠文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清方文《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惠文王父武灵王效胡服时已有。见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典折叠寄别李儋诗意赏析
-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3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