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存人已殁
出自唐朝李白的《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南阳时期与好友崔宗之的游历经历。他们曾一起在南阳城的独山采摘蕨菜,同时也一起欣赏美丽的白水河中的素月景色。后来他们又一起来到菊潭上畅饮,毫无顾虑地泛着黄金花,清唱歌曲,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然而,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当他们再次相遇时,已是在别处。生命如此短暂,珍爱的友情和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存,尤其是孔子留给诗人的琴更是令人感慨。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哀悼,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希望泉户能早日明澈,他们的故友崔宗之能得到安息。
- 背诵
-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注释
【广陵散】琴曲名。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於今絶矣!”见《晋书·嵇康传》。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者为“广陵散”。《北齐书·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絶还堪惜。”明张煌言《<奇零草>序》:“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復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亦省称“广陵”。前蜀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説今人疑。”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四:“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虞渊未薄乎日暮,《广陵》不絶於人间。”…展开【广陵散】琴曲名。三国魏嵇康善弹此曲,秘不授人。后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於今絶矣!”见《晋书·嵇康传》。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者为“广陵散”。《北齐书·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絶还堪惜。”明张煌言《<奇零草>序》:“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復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亦省称“广陵”。前蜀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説今人疑。”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四:“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虞渊未薄乎日暮,《广陵》不絶於人间。”折叠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诗意赏析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3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