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非问津
出自唐朝李白的《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隐逸派诗人柳宗元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隐逸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指的是岑参拜访安石,借此向安石学习,并在归途中感慨安石的高雅风范。 第二句“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将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行比喻成稀有的神兽“夔龙”,并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排挤和困境的感叹。 第三句“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表示自己虽然处于困境,但仍坚持追求道德境界,期待能得到高贵的人的肯定和认可。 第四、五句“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表达了柳宗元抛弃官场功名,选择隐居的决心,同时强调他追求真理的信念。 第六、七句“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描述了柳宗元在隐居中追求学问的状态,他不断探索、观察和思考人生哲理。 第八至十句“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表达了柳宗元对历史名士和前朝的怀念,并表明自己不会为了权利和地位而抛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最后两句“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表示柳宗元仍然坚持自己的隐逸生活方式,期待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遇,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愿为了名利牺牲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 背诵
-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注释
【元规尘】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奈何天】1.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2.谓对付天公。清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展开【元规尘】元规,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王导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奈何天】1.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2.谓对付天公。清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折叠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隐逸派诗人柳宗元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隐逸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指的…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隐逸派诗人柳宗元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隐逸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指的是岑参拜访安石,借此向安石学习,并在归途中感慨安石的高雅风范。 第二句“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将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行比喻成稀有的神兽“夔龙”,并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排挤和困境的感叹。 第三句“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表示自己虽然处于困境,但仍坚持追求道德境界,期待能得到高贵的人的肯定和认可。 第四、五句“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表达了柳宗元抛弃官场功名,选择隐居的决心,同时强调他追求真理的信念。 第六、七句“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描述了柳宗元在隐居中追求学问的状态,他不断探索、观察和思考人生哲理。 第八至十句“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表达了柳宗元对历史名士和前朝的怀念,并表明自己不会为了权利和地位而抛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最后两句“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表示柳宗元仍然坚持自己的隐逸生活方式,期待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遇,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愿为了名利牺牲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折叠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