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去西秦适东越
出自唐朝李白的《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
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
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越国美女西施,她生活在越溪之畔,身姿明艳,美丽如云海。她还没有进入吴王宫殿,现在仍然在古石上洗涤衣物。春天桃李花开,映照着古代的查树,但菖蒲却还是短短的出现在平沙上。过去,她曾经像红粉一样照亮流水,而今天,青苔却覆盖了已凋零的花朵。诗人说,在你离开秦地去往东越后,你会看到碧山和青江,时间飞快地流逝。如果你去到天涯海角思念故人,你可以站在浣纱石上窥视清晰的月光。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西施美貌与爱情的惋惜和追忆。
- 背诵
-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注释
【浣纱石】“澣纱石”。石名。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太平御览》卷四七引晋孔晔《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澣纱石。”唐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存……若到天涯忆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唐张籍《寄远曲》:“浣纱石上水禽栖,江南路长春日短。”参见“浣纱溪”。典…展开【浣纱石】“澣纱石”。石名。相传西施在其上浣纱,故名。《太平御览》卷四七引晋孔晔《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澣纱石。”唐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存……若到天涯忆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唐张籍《寄远曲》:“浣纱石上水禽栖,江南路长春日短。”参见“浣纱溪”。典折叠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诗意赏析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