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有壮心

出自唐朝李白的《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
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大语犹可闻,故人难可见。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鼓角徒悲鸣,楼船习征战。
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长呼结浮云,埋没顾荣扇。
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拼音解读
shuí dào shuǐ guǎng 广
xiá liàn
jiāng xià huáng lóu
qīng shān hàn yáng xiàn
yóu wén
rén nán jiàn
jūn cǎo chén lín
shū lián jiàn
bào guó yǒu zhuàng xīn
lóng yán huí juàn
西 fēi jīng wèi niǎo
dōng hǎi yóu tián
jiǎo bēi míng
lóu chuán zhēng zhàn
chōu jiàn shuāng yuè
háng kōng tíng biàn
zhǎng jié yún
mái méi róng shàn
guān jūn róng
tóu jiē gāo y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黄鹤楼上眺望江水的景象,感叹江水虽然很宽广,但像一条狭窄的练子般曲折蜿蜒。他回忆故友,但难以相见,只能写信相互问候。诗人表达了报国之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并用西飞的精卫鸟和东海的浩瀚来形容祖国的辽阔和复杂。最后,诗人憧憬着将来的重逢和共度欢乐时光。全诗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友情的热爱和追求。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注释

【鲁连箭】同“鲁连书”。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陈琳檄】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明邵璨《香囊记·点将》:“一卷吕公书,七纸陈琳檄,甲兵十万在胸中,笔底收功绩。”汉【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展开
【鲁连箭】同“鲁连书”。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陈琳檄】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明邵璨《香囊记·点将》:“一卷吕公书,七纸陈琳檄,甲兵十万在胸中,笔底收功绩。”汉【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折叠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黄鹤楼上眺望江水的景象,感叹江水虽然很宽广,但像一条狭窄的练子般曲折蜿…展开
这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黄鹤楼上眺望江水的景象,感叹江水虽然很宽广,但像一条狭窄的练子般曲折蜿蜒。他回忆故友,但难以相见,只能写信相互问候。诗人表达了报国之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并用西飞的精卫鸟和东海的浩瀚来形容祖国的辽阔和复杂。最后,诗人憧憬着将来的重逢和共度欢乐时光。全诗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友情的热爱和追求。折叠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624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