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忽相会
出自唐朝李白的《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
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
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
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
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
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望江南时的景色和心情,千里碧山相对映,令人感到疲倦,但依然能够欣赏到美景。诗人提到了宗英佐领导的雄州,他们在水陆之间掌握着大权,长川流淌并汇聚于吴会,君心包容无大小,笔挥风霜推崇仁爱。讼庭上桃李盛开,客栈中罗轩高耸,意外遇到的苍梧云也与自己有所契合。虽然圣人是少有偶然出现的,但是命运和时代都没有选择支持自己,诗人孤身一人在山海间独立思考,也越发明白知音难觅,抚剑感慨。最后呼吁不要退缩,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直至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 背诵
-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注释
【望江南】名。原为隋乐曲名。隋炀帝曾制《望江南》八阕。唐用为词调名。初仅单调,宋时增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段。另一变体,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共五十九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李德裕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忆江南》。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遂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閒梦江南梅熟日”,又名《梦江南》、《梦江口》。李煜词作《望江梅》,丘长春词作《望蓬莱》。此外,其它还有《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归寨北》等异称。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词谱》。典…展开【望江南】名。原为隋乐曲名。隋炀帝曾制《望江南》八阕。唐用为词调名。初仅单调,宋时增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段。另一变体,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共五十九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李德裕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忆江南》。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遂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閒梦江南梅熟日”,又名《梦江南》、《梦江口》。李煜词作《望江梅》,丘长春词作《望蓬莱》。此外,其它还有《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归寨北》等异称。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词谱》。典折叠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意赏析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