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棱棱
出自唐朝李白的《僧伽歌》-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
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为真僧法号的僧人,他来自南天竺,常与诗人交谈,并讨论佛教的三个要素:戒、定、慧。 诗人询问他念咒语的次数,僧人回答自己念了成千上万遍,就像无数恒河沙一样多。 真僧法号遵守长天秋月明的戒律,拥有高尚的思想,同时外表也是清净、美丽的。 他手持胡孙藤和千年铁柱骨瓶,意味着他对佛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诗人感叹自己在江淮之地流浪已久,经历颠沛流离,但很少有机会遇到真正的佛法高僧,听取他们的指导并向他们学习。 但是在跟随真僧法号的交谈中,他可以感觉到内心深处的罪恶逐渐消除,重新焕发生机。
- 背诵
-
僧伽歌注释
【胡孙藤】名。唐李白《僧伽歌》:“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王琦注:“杨齐贤曰:胡孙藤,乃藤杖,手所执者。”汉【南天竺】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国,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自新头河至南天竺国,迄於南海,四万里也。”唐李白《僧伽歌》:“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2.灌木名。宋陆游《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元李衎《竹谱详录》卷七:“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蓝田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自南天竺国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3.曲名。参阅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恒河沙】沙数”。…展开【胡孙藤】名。唐李白《僧伽歌》:“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王琦注:“杨齐贤曰:胡孙藤,乃藤杖,手所执者。”汉【南天竺】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国,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自新头河至南天竺国,迄於南海,四万里也。”唐李白《僧伽歌》:“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2.灌木名。宋陆游《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元李衎《竹谱详录》卷七:“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蓝田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自南天竺国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竹。”3.曲名。参阅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恒河沙】沙数”。折叠僧伽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为真僧法号的僧人,他来自南天竺,常与诗人交谈,并讨论佛教的三个要素:戒、定、慧。 诗人询问他念咒语的次…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为真僧法号的僧人,他来自南天竺,常与诗人交谈,并讨论佛教的三个要素:戒、定、慧。 诗人询问他念咒语的次数,僧人回答自己念了成千上万遍,就像无数恒河沙一样多。 真僧法号遵守长天秋月明的戒律,拥有高尚的思想,同时外表也是清净、美丽的。 他手持胡孙藤和千年铁柱骨瓶,意味着他对佛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诗人感叹自己在江淮之地流浪已久,经历颠沛流离,但很少有机会遇到真正的佛法高僧,听取他们的指导并向他们学习。 但是在跟随真僧法号的交谈中,他可以感觉到内心深处的罪恶逐渐消除,重新焕发生机。折叠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