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波澹澹芙蓉发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高阳池送朱二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高阳池送朱二拼音解读
dāng xiāng yáng xióng shèng shí
shān gōng cháng zuì jiā chí
chí biān diào xiàng suí
zhuāng chéng zhào yǐng jìng lái kuī
chéng dàn dàn róng
绿 àn sān sān yáng liǔ chuí
cháo biàn rén fēi
miàn huāng liáng rén jìng
háo huá chù zài
kōng cǎo shī 湿 luó
cháo lái jiàn háng zhě
fān xiàng zhōng zhēng
zhēng fèn fēi jiàn xié
jiàn kōng wéi rén suǒ jiē
yīn qín wéi fǎng 访 táo yuán
guī lái sōng ji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襄阳,在岁月推移之后变得荒凉冷清。诗人描述了过去在家池边常常出现的生动场景,包括山公醉酒、钓女垂钓、柳树垂下等等。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这个地方空无一人,只有草地和湿润的露水令人感叹。诗人留恋于这个地方,但是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就像他所见到的襄阳一样。最后,他自己也离开了这个地方,并且访问了桃源路,但是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松子家。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高阳池送朱二注释

【桃源路】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纳兰性德《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桃花源”。《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桃源洞”。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习家池】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展开
【桃源路】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纳兰性德《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桃花源”。《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桃源洞”。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南唐冯延巳《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习家池】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折叠

高阳池送朱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襄阳,在岁月推移之后变得荒凉冷清。诗人描述了过去在家池边常常出现的生动场景,包括山公醉酒…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襄阳,在岁月推移之后变得荒凉冷清。诗人描述了过去在家池边常常出现的生动场景,包括山公醉酒、钓女垂钓、柳树垂下等等。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这个地方空无一人,只有草地和湿润的露水令人感叹。诗人留恋于这个地方,但是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就像他所见到的襄阳一样。最后,他自己也离开了这个地方,并且访问了桃源路,但是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松子家。折叠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2101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