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无情应自流

出自唐朝刘长卿的《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拼音解读
zuó wén zhàn lín
shōu bīng juàn róng
cāng hǎi chū kàn hàn yuè míng
wēi jiàn xīng luò
biǎn zhōu nán
jīng yān chén mǎn guī
jūn xié shǒu tái
wàng xiāng dēng huí
bái yún fēi niǎo
shān chǔ xiù kōng cuī wéi
shì wǎng shí píng hái jiù qiū
qīng qīng chūn cǎo jìn jiā chóu
luò yáng jīn shuí zài
yǐng shuǐ qíng yīng liú
yuàn 西 rén
liú lián kōng zhī fēi
jiāng tán suì jìn chóu jìn
hóng 鸿 yàn chūn guī shēn wèi guī
wàn yáo xuán xiāng
nián kōng dài fēng chén
què dào zhǎng ān féng rén
dào xìng míng yīng s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乡多年的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他听说战争结束了,麟阁上的图画已经展示了胜利的场景,敌军被打败了,收兵回家。他心里想着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对家乡的记忆犹新,曾经南渡长江,路途艰难,如今与好友一起登上姑苏台眺望故乡。白云飞过,鸟儿欢鸣,但是吴山楚岫,却让他感到孤独和寂寞。他看到绿草萋萋,青春草近在眼前,却只能怀念往昔,哀叹时光匆匆。他想起曾经相交的朋友,但五年以来,沧海桑田,旧日情谊已变得模糊不清。他来到长安重逢故人,但面目已经生疏无比,心中感慨万千。整首诗流露出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描绘出一个漂泊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表达出了一种浓郁的离愁别绪。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注释

【姑苏台】亦作“姑胥臺”。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间诂:“按《国语》以筑姑苏为夫差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姑苏为闔閭所筑,疑误。”汉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元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上春可怜,姑苏臺下草芊芊。”…展开
【姑苏台】亦作“姑胥臺”。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间诂:“按《国语》以筑姑苏为夫差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姑苏为闔閭所筑,疑误。”汉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元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上春可怜,姑苏臺下草芊芊。”折叠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乡多年的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他听说战争结束了,麟阁上的图画已经展示了胜利的场景,敌军被打败了,收兵回家…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乡多年的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他听说战争结束了,麟阁上的图画已经展示了胜利的场景,敌军被打败了,收兵回家。他心里想着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对家乡的记忆犹新,曾经南渡长江,路途艰难,如今与好友一起登上姑苏台眺望故乡。白云飞过,鸟儿欢鸣,但是吴山楚岫,却让他感到孤独和寂寞。他看到绿草萋萋,青春草近在眼前,却只能怀念往昔,哀叹时光匆匆。他想起曾经相交的朋友,但五年以来,沧海桑田,旧日情谊已变得模糊不清。他来到长安重逢故人,但面目已经生疏无比,心中感慨万千。整首诗流露出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描绘出一个漂泊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表达出了一种浓郁的离愁别绪。折叠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1830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