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萝换风雨
出自唐朝王昌龄的《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山寺。青萝被风雨所取代,这里也许曾经是个优美而宁静的地方,但是现在已不再是如此。接着,诗人提到月亮向龙宫吐。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比喻为人生的短暂。 然后,诗人提到在深邃幽静的泉水处挖了井。白云仍像古时候一样漂浮不息。这里所描绘的景象与寺庙的空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元素似乎提示诗人一个关于历史和时间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应该真正地坐在松柏之间,并用一根锡杖来装饰窗户。这些都是修道者必须做的事情,目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然后,诗人表达了他年过七十,却仍有能力去救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这与佛教的信仰相符,即只有通过慈悲和思考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和他人。 最后,诗人提到金色身体已经逝去,但是真实的本性却没有主宰。这是诗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并且应该看作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山寺的修行者对时间、历史、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人生和慈悲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 背诵
-
诸官游招隐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山寺。青萝被风雨所取代,这里也许曾经是个优美而宁静的地方,但是现在已不再是如此。接着,诗人提到月亮向龙宫吐。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比喻为人生的短暂。 然后,诗人提到在深邃幽静的泉水处挖了井。白云仍像古时候一样漂浮不息。这里所描绘的景象与寺庙的空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元素似乎提示诗人一个关于历史和时间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应该真正地坐在松柏之间,并用一根锡杖来装饰窗户。这些都是修道者必须做的事情,目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然后,诗人表达了他年过七十,却仍有能力去救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这与佛教的信仰相符,即只有通过慈悲和思考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和他人。 最后,诗人提到金色身体已经逝去,但是真实的本性却没有主宰。这是诗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并且应该看作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山寺的修行者对时间、历史、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人生和慈悲精神的理解和追求。折叠 -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1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