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侯致身能若此
出自唐朝李颀的《送刘四赴夏县》-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
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
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
朝持手板望飞鸟,暮诵楞伽对空室。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
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
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征当在兹。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有着高贵的气质和突出的天资,成名已经2年,行踪遍布千里,深受许多人的敬仰。他虽然受到世人的爱戴,但他仍保持清高的态度,不愿与势利之人为伍,只独爱伊川水的清幽之美。他不断创作新的诗篇,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得以进入宫廷,品味珍馐美味,高谈阔论。他也喜欢旅游,去过庐山、张长公等地,品尝当地美食,欣赏自然风光。他在平凡的日子中过着务实、高尚的生活,没有被权力所迷惑,更没有放弃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最后,他被任命为明府,处理公案时公正无私,同时也想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他的功绩被议论于九府之上。据说,在桐乡还有一位老人,城里的人们希望给他建造一座祠堂,以表彰他的贡献。
- 背诵
-
送刘四赴夏县注释
【光车骏马】马。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清李渔《玉搔头·止兵》:“麒麟阁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麒阁”、“麒麟”。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麒麟第一人。”【男耕女织】男的耕田,女的织布。旧时指农家男女分工辛勤劳动。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元萨都剌《过居庸关》诗:“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三》:“地之力,民之劳,男耕女织之所有,殫力以营之,积日以成之,委输以将之。”【蓬莱宫】1.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唐杜甫《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2.指仙人所居之宫。唐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絶,蓬莱宫中日月长。”明李梦阳《上元访杜炼师》诗:“马前两两侍玉女,别馆多在蓬莱宫。”…展开【光车骏马】马。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麒麟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清李渔《玉搔头·止兵》:“麒麟阁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麒阁”、“麒麟”。唐刘祎之《酬郑沁州》诗:“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麒麟第一人。”【男耕女织】男的耕田,女的织布。旧时指农家男女分工辛勤劳动。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元萨都剌《过居庸关》诗:“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三》:“地之力,民之劳,男耕女织之所有,殫力以营之,积日以成之,委输以将之。”【蓬莱宫】1.唐宫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唐杜甫《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2.指仙人所居之宫。唐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絶,蓬莱宫中日月长。”明李梦阳《上元访杜炼师》诗:“马前两两侍玉女,别馆多在蓬莱宫。”折叠送刘四赴夏县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有着高贵的气质和突出的天资,成名已经20年,行踪遍布千里,深受许多人的敬仰。他虽然受到…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有着高贵的气质和突出的天资,成名已经20年,行踪遍布千里,深受许多人的敬仰。他虽然受到世人的爱戴,但他仍保持清高的态度,不愿与势利之人为伍,只独爱伊川水的清幽之美。他不断创作新的诗篇,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得以进入宫廷,品味珍馐美味,高谈阔论。他也喜欢旅游,去过庐山、张长公等地,品尝当地美食,欣赏自然风光。他在平凡的日子中过着务实、高尚的生活,没有被权力所迷惑,更没有放弃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最后,他被任命为明府,处理公案时公正无私,同时也想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他的功绩被议论于九府之上。据说,在桐乡还有一位老人,城里的人们希望给他建造一座祠堂,以表彰他的贡献。折叠 -
李颀
李颀(690─751),唐朝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0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