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良昧上玄
出自唐朝王维的《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
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
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
何辜铩鸾翮,底事碎事与。
又作尿蜀斤龙泉,鵩起长沙赋。
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
海内我情偏,乍失疑犹见。
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
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
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
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
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
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
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
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
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反映诗人在官场上受到排挤,遭遇失败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仍然保持着文学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诗人感叹人生有起有落,时运不济的时候也要坚持信仰和追求。他提到自己的才华和学问,以及曾经为国家效力的事迹。但即使是如此出色的人才,在官场中也往往难以立足,并最终孤苦伶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诗人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赞美,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和无法战胜命运的无情。他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同样被社会所遗忘,甚至不幸离世,因此他对于自己未来的归宿和生死状态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最后,他决定回到故乡去安葬,结束漂泊和离别的辛酸历程。
- 背诵
-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注释
【长安道】横吹曲》名。内容多写长安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南朝陈后主、徐陵和唐代韦应物、白居易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展开【长安道】横吹曲》名。内容多写长安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南朝陈后主、徐陵和唐代韦应物、白居易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折叠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反映诗人在官场上受到排挤,遭遇失败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仍然保持着文学才能和高…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反映诗人在官场上受到排挤,遭遇失败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仍然保持着文学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诗人感叹人生有起有落,时运不济的时候也要坚持信仰和追求。他提到自己的才华和学问,以及曾经为国家效力的事迹。但即使是如此出色的人才,在官场中也往往难以立足,并最终孤苦伶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诗人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赞美,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和无法战胜命运的无情。他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同样被社会所遗忘,甚至不幸离世,因此他对于自己未来的归宿和生死状态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最后,他决定回到故乡去安葬,结束漂泊和离别的辛酸历程。折叠 -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0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