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雁聚寒沙

出自唐朝郑愔的《塞外三首
塞外萧条望,征人此路赊。
边声乱朔马,秋色引胡笳。
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
断蓬飞古戍,连雁聚寒沙
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
丈夫期报主,万里独辞家。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
海阴凝独树,日气下连营。
戎旆霜旋重,边裘夜更轻。
将军犹转战,都尉不成名。
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
明年汉使返,须筑受降城。
阳鸟南飞夜,阴山北地寒。
汉家征戍客,年岁在楼兰。
玉塞朔风起,金河秋月团。
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
海外归书断,天涯旅鬓残。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塞外三首拼音解读
sāi wài xiāo tiáo wàng
zhēng rén shē
biān shēng luàn shuò
qiū yǐn jiā
yáo zhàng qīn guī
zhǎng chéng dài wǎn xiá
duàn péng fēi shù
lián yàn hán shā
hǎi àn yún
shān chūn xuě zuò huā
zhàng bào zhǔ
wàn jiā
huāng lěi sān qiū
qióng jiāo wàn píng
hǎi yīn níng shù
xià lián yíng
róng pèi shuāng xuán zhòng
biān qiú gèng qīng
jiāng jūn yóu zhuǎn zhàn
dōu wèi chéng míng
shé liǔ bēi chūn
chuī jiā duàn shēng
míng nián hàn shǐ 使 fǎn
zhù shòu jiàng chéng
yáng niǎo nán fēi
yīn shān běi hán
hàn jiā zhēng shù
nián suì zài lóu lán
sāi shuò fēng
jīn qiū yuè tuán
biān shēng chuī
shuāng xià jīng gān 竿
hǎi wài guī shū duàn
tiān bìn cán
qīng yóu fèng shǐ 使
cháng xiàng jiē máo k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征战在外的士兵,他身处边疆荒野,远离家乡和亲人。他面对着未知的挑战和孤独,但仍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家而战。诗中以连绵起伏的秋色、长城、古戍、雪花等意象描绘出边境的荒凉和壮美,表现了士兵心中的矛盾和无奈。作者用悲壮的笔调传达出对这些士兵的敬意,并期待着将来的和平与归家的喜悦。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塞外三首注释

【受降城】城名。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史记·匈奴列传》:“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迴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新唐书·张仁愿传》:“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於河北筑三受降城,絶虏南寇路。”明敖英《塞上曲》:“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亦省作“受降”。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岂直受降可筑,涉安启土而已哉!”宋黄庭坚《奉答谢松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展开
【受降城】城名。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史记·匈奴列传》:“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迴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新唐书·张仁愿传》:“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於河北筑三受降城,絶虏南寇路。”明敖英《塞上曲》:“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亦省作“受降”。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岂直受降可筑,涉安启土而已哉!”宋黄庭坚《奉答谢松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折叠

塞外三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征战在外的士兵,他身处边疆荒野,远离家乡和亲人。他面对着未知的挑战和孤独,但仍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展开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位征战在外的士兵,他身处边疆荒野,远离家乡和亲人。他面对着未知的挑战和孤独,但仍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家而战。诗中以连绵起伏的秋色、长城、古戍、雪花等意象描绘出边境的荒凉和壮美,表现了士兵心中的矛盾和无奈。作者用悲壮的笔调传达出对这些士兵的敬意,并期待着将来的和平与归家的喜悦。折叠

作者介绍

郑愔 郑愔 郑愔(?- 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9763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