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茔或半存
出自唐朝刘希夷的《洛川怀古》-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春草萌发,牧马悲鸣,老人哭泣在青竹下;他感叹前辈问答诗赋的艰辛之路,并将自己的诗作赠予留存;岁月更迭,山河沧桑,晋家都城在洛水边,朝廷多近臣,潘岳、季伦等文人才子闪耀繁华。但是,梓泽的草长得稀少,河阳的繁华逐渐消逝。诗人不能夺取青春,却会和大家一同变老。高楼倏然倒塌,茂林被摧折,曾经的歌舞台如今成为了狐兔穴。人生中,所有的物事和人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逝,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悲伤。北邙山是诗人的故居,东岳是他的故乡。诗人告诉大家看看北邙山上的髑髅,唯有芳草依旧,碑茔或许只存在一半,荆棘隐匿了幽魂。他挥泪抛弃这些思绪,不忍再听到这样的言语。
- 背诵
-
洛川怀古注释
【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展开【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折叠洛川怀古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春草萌发,牧马悲鸣,老人哭泣在青竹下;他感叹前辈问答诗赋的艰辛之路,并将自己…展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人世沧桑的感慨。春草萌发,牧马悲鸣,老人哭泣在青竹下;他感叹前辈问答诗赋的艰辛之路,并将自己的诗作赠予留存;岁月更迭,山河沧桑,晋家都城在洛水边,朝廷多近臣,潘岳、季伦等文人才子闪耀繁华。但是,梓泽的草长得稀少,河阳的繁华逐渐消逝。诗人不能夺取青春,却会和大家一同变老。高楼倏然倒塌,茂林被摧折,曾经的歌舞台如今成为了狐兔穴。人生中,所有的物事和人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逝,世间的道路充满了悲伤。北邙山是诗人的故居,东岳是他的故乡。诗人告诉大家看看北邙山上的髑髅,唯有芳草依旧,碑茔或许只存在一半,荆棘隐匿了幽魂。他挥泪抛弃这些思绪,不忍再听到这样的言语。折叠 -
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678?)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原有集,已失传。…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8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