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道德阐
出自唐朝李峤的《经》- 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时期鸿儒风靡,礼仪道德繁荣的盛景。其中,邹堂是当时著名的学府之一,代表了古代学术繁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描述五千种道德阐释和三百种礼仪的成就,强调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和博大精深。诗中也提到了收集芥菜和黄金的人们,暗示了社会中有不同阶层、职业和财富水平的存在。最后,诗人感慨于那些思想超群、才华出众的人们,他们在宴会上争论辩驳,成为了群英中的佼佼者。整首诗强调了文化和知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塑造了古代士人追求知识和高尚品德的形象。
- 背诵
-
经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时期鸿儒风靡,礼仪道德繁荣的盛景。其中,邹堂是当时著名的学府之一,代表了古代学术繁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展开这首诗描绘了汉朝时期鸿儒风靡,礼仪道德繁荣的盛景。其中,邹堂是当时著名的学府之一,代表了古代学术繁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描述五千种道德阐释和三百种礼仪的成就,强调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和博大精深。诗中也提到了收集芥菜和黄金的人们,暗示了社会中有不同阶层、职业和财富水平的存在。最后,诗人感慨于那些思想超群、才华出众的人们,他们在宴会上争论辩驳,成为了群英中的佼佼者。整首诗强调了文化和知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塑造了古代士人追求知识和高尚品德的形象。折叠 -
李峤
李峤(644~713) ,唐朝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8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