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策汗青今具在
出自宋朝李清照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时,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好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蜂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叙述了唐朝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的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作者通过描述叛乱中的胜败得失,反思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如崔宗之和李靖等。最后两句用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无奈,同时暗示了自己无法直言批评统治者的苦恼。
- 背诵
-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赏析
两首诗是李清照早年和张耒《读中兴颂碑》诗所作。北宋中后期,统治阶级上层发生了居烈的党争。最初的斗争是由王安石派的变法和司马光派的反变法而引起的。延续到后来,两派政治力量你上我下,互相倾轧,大起大落。而一旦执政以后,本派内部又迅速分蘖化,争夺益甚。神宗的动摇,高后的专权,哲宗的无能,纵恿和支持了大官僚之间的争夺,因而,朝延竟成了友欲熏心的官僚们操刀相向的战场。该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中不驻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总结历史的教训,而且影射了北宋末年腐败的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展开两首诗是李清照早年和张耒《读中兴颂碑》诗所作。北宋中后期,统治阶级上层发生了居烈的党争。最初的斗争是由王安石派的变法和司马光派的反变法而引起的。延续到后来,两派政治力量你上我下,互相倾轧,大起大落。而一旦执政以后,本派内部又迅速分蘖化,争夺益甚。神宗的动摇,高后的专权,哲宗的无能,纵恿和支持了大官僚之间的争夺,因而,朝延竟成了友欲熏心的官僚们操刀相向的战场。该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中不驻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总结历史的教训,而且影射了北宋末年腐败的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折叠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注释
【去天尺五】谓与宫廷相近。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引《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为贵族豪门聚居之地,天指帝王的宫廷。宋曾慥《类说》引《鸡跖集·去天尺五》:“韦曲杜鄠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宋辛弃疾《贺新郎·送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2.极言地势之高。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典…展开【去天尺五】谓与宫廷相近。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引《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为贵族豪门聚居之地,天指帝王的宫廷。宋曾慥《类说》引《鸡跖集·去天尺五》:“韦曲杜鄠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宋辛弃疾《贺新郎·送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2.极言地势之高。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典折叠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意赏析
-
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