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双飞去
出自宋朝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它描绘了一个寂寞凄凉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孤独无助的感受。 第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描绘了秋夜中槛前菊花受霜打而凋零,兰花则因悲伤而落泪,表现出诗人离情别绪之深切。第二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意为月亮并不明白离别的悲苦,但它的斜光透过窗户,在日出后依然挂在朱红的房屋上,显示出时间无情地流逝。 第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描述了诗人在寂寞的秋夜中独自登高眺望,远眺天际,感觉自己像西风吹落的枯黄叶子,漂泊孤独。最后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表示不知道如何发送书信才能将思念传达到他们那里。 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孤独、无助、离愁别绪的内心感受,以及面临时光流逝和距离遥远等客观现实的不安和无奈。
- 背诵
-
蝶恋花赏析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展开》: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折叠蝶恋花注释
蝶恋花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它描绘了一个寂寞凄凉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孤独无助的感受。 第一句“…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它描绘了一个寂寞凄凉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孤独无助的感受。 第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描绘了秋夜中槛前菊花受霜打而凋零,兰花则因悲伤而落泪,表现出诗人离情别绪之深切。第二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意为月亮并不明白离别的悲苦,但它的斜光透过窗户,在日出后依然挂在朱红的房屋上,显示出时间无情地流逝。 第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描述了诗人在寂寞的秋夜中独自登高眺望,远眺天际,感觉自己像西风吹落的枯黄叶子,漂泊孤独。最后一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表示不知道如何发送书信才能将思念传达到他们那里。 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孤独、无助、离愁别绪的内心感受,以及面临时光流逝和距离遥远等客观现实的不安和无奈。折叠 -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在真、仁两朝从秘书省正字到知制诰,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谥元献。平生爱荐举贤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