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盼兰情
出自宋朝周邦彦的《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人,在夜晚听歌赏月,心中充满深情。他在清洁房间并点亮了灯,感叹季节的更替和秋娘庭院的景色,并且期望自己的相思之情能被彼此理解。他们的重逢如同美丽的画卷,但是他们的相见总是很少。然而,即使他们分隔两地,他仍会以一缕相思之情隔着山川对爱人表达心意。最后作者留下了对荒寒孤宿、败壁秋虫以及无法跨越的溪山的感慨,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 背诵
-
拜星月慢赏析
这是怀人之作。上片写当初相识之情景,下片重在写今日之相思,描绘当今的凄苦景况,其章法妙不可言。正如周济所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半阕,几凝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宋四家词》)…展开这是怀人之作。上片写当初相识之情景,下片重在写今日之相思,描绘当今的凄苦景况,其章法妙不可言。正如周济所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半阕,几凝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宋四家词》)折叠拜星月慢注释
【春风面】比喻美丽的容貌。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雨润云温】情好。宋周邦彦《拜星月·秋思》词:“春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怎奈向】犹奈何,无奈。宋周邦彦《拜星月慢》词:“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宋蒋捷《祝英台近》词:“几回传语东风,将愁吹去,怎奈向,东风不管。”…展开【春风面】比喻美丽的容貌。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雨润云温】情好。宋周邦彦《拜星月·秋思》词:“春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怎奈向】犹奈何,无奈。宋周邦彦《拜星月慢》词:“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宋蒋捷《祝英台近》词:“几回传语东风,将愁吹去,怎奈向,东风不管。”折叠拜星月慢诗意赏析
-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