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黄昏
出自宋朝李甲的《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已今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春天散步时看到的景色。芳草碧绿,遍布南陌,暖暖的红色绒毛飞舞着,但即使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人们仍然难免感到忧愁和无力。作者回忆起曾经一起赏花游览凤城寒食的伴侣,但如今他已是海角为客的行旅。虽然愁绪渐渐消散,但眼中的泪水却始终难以掩盖。此时,作者独自立在栏杆边,黄昏将至,周围的景色也在逐渐褪去,只留下苍凉的暝色。尽管现在可以尽力挽留,但如果将来还能再相聚,那就不必太过于担忧。最后,作者又在思考和寻找关于鳞鸿的消息。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情感、友谊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 背诵
-
帝台春译文
春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南面的大路。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蒙蒙,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暝。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展开春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南面的大路。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蒙蒙,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暝。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折叠 -
帝台春赏析
此词上片写春愁及勾起春愁之由,下片写愁不可解,欲罢不能。俞陛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拚则”二句,词意极浅,而含蕴极深。…展开此词上片写春愁及勾起春愁之由,下片写愁不可解,欲罢不能。俞陛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拚则”二句,词意极浅,而含蕴极深。折叠帝台春注释
盈盈拾翠侣:体态丰盈、步履轻盈的踏青拾翠的伴侣。凤城:指京城。鳞鸿:即鱼雁。相传鱼雁可以传书。…展开盈盈拾翠侣:体态丰盈、步履轻盈的踏青拾翠的伴侣。凤城:指京城。鳞鸿:即鱼雁。相传鱼雁可以传书。折叠帝台春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春天散步时看到的景色。芳草碧绿,遍布南陌,暖暖的红色绒毛飞舞着,但即使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人们仍然难…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春天散步时看到的景色。芳草碧绿,遍布南陌,暖暖的红色绒毛飞舞着,但即使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人们仍然难免感到忧愁和无力。作者回忆起曾经一起赏花游览凤城寒食的伴侣,但如今他已是海角为客的行旅。虽然愁绪渐渐消散,但眼中的泪水却始终难以掩盖。此时,作者独自立在栏杆边,黄昏将至,周围的景色也在逐渐褪去,只留下苍凉的暝色。尽管现在可以尽力挽留,但如果将来还能再相聚,那就不必太过于担忧。最后,作者又在思考和寻找关于鳞鸿的消息。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情感、友谊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折叠 -
李甲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