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影底
出自宋朝姜夔的《水龙吟》- 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
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黄庆在夜晚泛舟鉴湖,心怀归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两只沙禽被惊起,红衣下水摇晃着青灯的光亮,微凉的气息让人感到清新。作者在美景和美酒的陪伴下,沉醉于自然之中,没有思考回去的问题,只是享受着眼前如此美妙的水景。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茂陵游玩和长干望久的境景,以及箫声中萌生的芳心事。虽然他期待着早日归来,但归期尚未确定。最后,作者画出桂花枝,为了留住香气,将其放在影子里保存,表达出自己对这样美好的时刻的珍视和留恋,也同时感慨自己过去十年的浮躁与迷茫,希望月明千里可以给自己指引未来的方向。
- 背诵
-
水龙吟注释
【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今日个月明千里故人来,镜鸞重整向粧臺,这的是换人肌骨夺人胎。”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之二:“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漢…展开【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今日个月明千里故人来,镜鸞重整向粧臺,这的是换人肌骨夺人胎。”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之二:“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漢折叠水龙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黄庆在夜晚泛舟鉴湖,心怀归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两只沙禽被惊起,红衣下水摇晃着青灯的光亮,微凉的气息让人…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黄庆在夜晚泛舟鉴湖,心怀归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两只沙禽被惊起,红衣下水摇晃着青灯的光亮,微凉的气息让人感到清新。作者在美景和美酒的陪伴下,沉醉于自然之中,没有思考回去的问题,只是享受着眼前如此美妙的水景。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茂陵游玩和长干望久的境景,以及箫声中萌生的芳心事。虽然他期待着早日归来,但归期尚未确定。最后,作者画出桂花枝,为了留住香气,将其放在影子里保存,表达出自己对这样美好的时刻的珍视和留恋,也同时感慨自己过去十年的浮躁与迷茫,希望月明千里可以给自己指引未来的方向。折叠 -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