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闾里

出自宋朝曹豳的《西河·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河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无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铖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西河·和王潜斋韵拼音解读
jīn shì
rén nòng
màn màn bái chuān yuán
hèn
guān wàn yān
yuè míng kōng zhào wěi
màn āi tòng
qíng wèn jiāng shuǐ
西 fēng luò cǎn xīn tíng
rén duò lèi
zhàn zhě shì liáng chóu
wēi dàn kàn
zhī jīn sǒu
rén gāo
shì wèn ān wēi chéng shuí
dìng xiàng jiāng yǒu zhào cuī gōng
xìn qián shū yán yóu wè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句出自于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无头案》。整篇诗歌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惨状和人们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感。 第一句指出当下发生的事情让人无法接受,白骨遍布川原,恨意之河已经成为现实。接着,诗人写到关河万里,寂静无声,月亮照耀下芦苇荡漾,展现了人间荒凉的景象。 第二句则直言哀悼的话语无助于解决问题,表示痛苦和悲伤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局面。 第三句则劝人不要问江水是否有感情,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至六句中,诗人在一个新亭里,看着西风落日,心情惨淡,几个人也不禁流泪。他提出了战争和谈何者才是最好的方案,表示只有在扶危济困的时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最后,诗人说他现在孤独地生活在荒野之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处境,而皇帝却会召他起来做些事情。最后一句话则问读者是否还记得前文所说的内容。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西河·和王潜斋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出自于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无头案》。整篇诗歌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惨状和人们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强烈…展开
这首诗句出自于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无头案》。整篇诗歌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惨状和人们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感。 第一句指出当下发生的事情让人无法接受,白骨遍布川原,恨意之河已经成为现实。接着,诗人写到关河万里,寂静无声,月亮照耀下芦苇荡漾,展现了人间荒凉的景象。 第二句则直言哀悼的话语无助于解决问题,表示痛苦和悲伤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局面。 第三句则劝人不要问江水是否有感情,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至六句中,诗人在一个新亭里,看着西风落日,心情惨淡,几个人也不禁流泪。他提出了战争和谈何者才是最好的方案,表示只有在扶危济困的时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最后,诗人说他现在孤独地生活在荒野之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处境,而皇帝却会召他起来做些事情。最后一句话则问读者是否还记得前文所说的内容。折叠

作者介绍

曹豳 曹豳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擢秘书丞,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17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