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心高洁
出自宋朝周密的《瑶华》-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
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剪送琼花,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回忆年轻时的美好回忆和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他回忆了遥远的过去,那时他年轻貌美,身着朱钿宝玦,享受飞翔在天上的感觉,仿佛比世间春天更加美妙。他曾游历江南和江北,但从未见到漫天的梨花雪景,或是淮山春晚里高洁的少女。他见证了许多花开花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看到了许多英雄豪杰渐渐凋零。他也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如今已是老而弥坚,只能沉浸在回忆中。他最后提到了自己年轻时曾在扬州留下过一段美好回忆,欣赏二十四桥明月,现在虽然光阴荏苒,但韶华依旧正好,他依然可以自我满足。
- 背诵
-
瑶华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前,作者借咏物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刺,揭露其腐败行径。全篇“一意盘旋,毫无渣滓”,“不是咏琼花,只是一片感叹,无可说处,借题一发泄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展开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前,作者借咏物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刺,揭露其腐败行径。全篇“一意盘旋,毫无渣滓”,“不是咏琼花,只是一片感叹,无可说处,借题一发泄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折叠瑶华注释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展开【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折叠瑶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回忆年轻时的美好回忆和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他回忆了遥远的过去,那时他年轻貌美,身着朱钿宝玦,享受飞翔在…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回忆年轻时的美好回忆和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他回忆了遥远的过去,那时他年轻貌美,身着朱钿宝玦,享受飞翔在天上的感觉,仿佛比世间春天更加美妙。他曾游历江南和江北,但从未见到漫天的梨花雪景,或是淮山春晚里高洁的少女。他见证了许多花开花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看到了许多英雄豪杰渐渐凋零。他也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如今已是老而弥坚,只能沉浸在回忆中。他最后提到了自己年轻时曾在扬州留下过一段美好回忆,欣赏二十四桥明月,现在虽然光阴荏苒,但韶华依旧正好,他依然可以自我满足。折叠 -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