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

出自宋朝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拼音解读
hóng ǒu xiāng cán diàn qiū
qīng jiě luó shang
shàng lán zhōu
yún zhōng shuí jǐn shū lái
yàn huí shí
yuè mǎn 西 lóu
huā piāo líng shuǐ liú
zhǒng xiàng
liǎng chù xián chóu
qíng xiāo chú
cái xià méi tóu
què shàng xīn t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中独自坐在兰舟上,轻解罗裳,欣赏月色,思念远方的恋人。她不知道恋人现在身处何处,是否已经寄来了锦书,又或许他已经收到了她的来信。无论如何,他们之间的相思情感是纠缠不清的,让她无法消除心头的愁苦。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这种悲伤是自然而然的,无法避免。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是心中的相思之情是不会改变的。

背诵

相关翻译

一剪梅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展开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折叠

相关赏析

一剪梅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展开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折叠

一剪梅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展开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折叠

一剪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中独自坐在兰舟上,轻解罗裳,欣赏月色,思念远方的恋人。她不知道恋人现在身处何处,是否已经寄来了…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中独自坐在兰舟上,轻解罗裳,欣赏月色,思念远方的恋人。她不知道恋人现在身处何处,是否已经寄来了锦书,又或许他已经收到了她的来信。无论如何,他们之间的相思情感是纠缠不清的,让她无法消除心头的愁苦。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这种悲伤是自然而然的,无法避免。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是心中的相思之情是不会改变的。折叠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5835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