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兰台公子
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站在亭子下,欣赏美景,看到落日把绣帘卷起,水面倒映天空。他知道有人为他新作了一首诗歌,在窗户上留下了湿淋淋的痕迹。他回忆起曾经在平山堂上躺着枕头听江南烟雨声,也记得那时杳无音信的孤鸿。他认出来是那位饮酒高谈的老人说过的话,就在这山色是否有无之间。眼前的景色千顷都镜净,倒映着碧峰,但突然间波涛汹涌,掀起了一叶小船,一位白头发的老人在船上嬉闹。作者笑着想到兰台公子以为自己懂得了庄子的哲学,但还未领悟到庄子的《天籁》。只有真正领会浩然之气,才能在千里之外感受到风的快速穿行。整首诗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哲学思想的领悟。
- 背诵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注释
【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展开【白头翁】白发老人。唐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宋陈师道《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唐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宋王安石《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汉折叠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站在亭子下,欣赏美景,看到落日把绣帘卷起,水面倒映天空。他知道有人为他新作了一首诗歌,在窗户上留下了…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站在亭子下,欣赏美景,看到落日把绣帘卷起,水面倒映天空。他知道有人为他新作了一首诗歌,在窗户上留下了湿淋淋的痕迹。他回忆起曾经在平山堂上躺着枕头听江南烟雨声,也记得那时杳无音信的孤鸿。他认出来是那位饮酒高谈的老人说过的话,就在这山色是否有无之间。眼前的景色千顷都镜净,倒映着碧峰,但突然间波涛汹涌,掀起了一叶小船,一位白头发的老人在船上嬉闹。作者笑着想到兰台公子以为自己懂得了庄子的哲学,但还未领悟到庄子的《天籁》。只有真正领会浩然之气,才能在千里之外感受到风的快速穿行。整首诗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哲学思想的领悟。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57320.html